忆往昔众人命运不同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12-11 10:35:58
1978年时的姚雪垠。(资料图片)
上世纪80年代,曾在高密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工作过、家住高密城里的王中撰写了《关于高密县民先组织的回忆》。该文可以与姚雪垠《战地书简》的部分情节相互印证和补充。书中的人物在现实中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作者姚雪垠1938年4月完成报告文学《战地书简》后,又创作了若干优秀作品。
亲历者回眸当年 印证《战地书简》
王中在其撰写的《关于高密县民先组织的回忆》提到,约在1935年底或1936年初,驻青岛的山东大学外文系的同班同学王艺(王良)找他谈话,共同发起成立了“民先”山大区队队部。到1937年七七事变,该区队发展到二三十人。七七事变后,他们排练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翻印了《游击战术》。组织派王中到青岛崂山华家村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
1937年10月间,组织通知王中另有任务,由中文系同学章茂桐接替他的工作。王中回到青岛,李欣(中共党员,山东大学机械系学生)对他说:“我们有一个关系在你的家乡和一支地方武装有了联系,组织上要你回家配合开展工作。”李欣介绍王中和伍志钢、邹鲁风等认识。回到高密不久,伍、邹就来找王中。晚上,东北军第五十一军驻高密部队的一个团副,名叫廉耀东,到王中家找伍、邹谈事情。原来,高密西乡的蔡晋康正在拉游击队,想找第五十一军支持,就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廉团副,廉是中共党员,地下党便想通过他打入蔡部,以便掌握这支抗日武装。李欣告诉王中,以后接受邹鲁风的领导,说邹是民先山东省总部的代表。
王中在那段时间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联络工作。王中接到从青岛来高密的民先队员,就通过邹鲁风输送到蔡晋康的老家、蔡部驻地蔡家庄。邹鲁风此时已任蔡部的政治部副主任。二是发展工作。一个月左右,王中发展了十几名民先队员,陆续把他们送到了蔡部。三是组织宣传活动。文中提到:
当时有几位女同学,如吴倩、胡家珍(现名唐棣华,黄克诚的爱人)、王桂荣(现名王坚,吉林省革委会办公厅主任)到了高密城里,我们找到一个祠堂排练了《放下你的鞭子》。胡家珍演香姐,章茂桐演老头,在集市上演出,观众感动得落泪。此剧有扮演观众的演员,从群众里面跳出来夺下老头打香姐的鞭子。许多观众不知是假的,出于爱国的激情,也愤怒地上去打卖艺的老头。章茂桐同志虽挨些冤枉打,但心里却非常高兴。当香姐收钱时,观众都忘记了是演员,纷纷向剧场抛钱。高密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战斗,同时,也使我坚定相信,中华民族不会灭亡。
对蔡部的廉团副和政治部邹副主任,姚雪垠在《战地书简》里都有提及,尤其廉团副多次出现,但并没有写出他们到底叫什么名字。
人生际遇不同 有成长有牺牲
蔡晋康,1938年奉命率部自诸城进驻胶东的栖霞,多次与日伪军交战。先后任山东省第九区(辖栖霞、招远、蓬莱、黄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山东保安第十九旅旅长、山东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司令等职。1941年3月其主力被胶东八路军击溃,蔡率残部回到高密、昌邑边区。同年秋后,蔡率麾下精锐500余人进驻蓬莱。1942年春被八路军赶走。蔡部返回高密,辗转于高密、昌邑、安丘边区,坚持抗战。解放战争时期,蔡部被国民党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二旅,蔡任旅长,驻蓝村东站。1946年6月该旅遭胶东解放军歼灭,蔡逃到青岛,被青岛警备司令部委任为少将高参。1948年上半年,蔡在青岛以北的赵村一带网罗旧部,8月被改编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二旅第六团,蔡任团长,率部进驻青岛外围的薛家岛。1949年5月,蔡率部起义,协同解放军解放了薛家岛,其部被编入解放军三十二军,蔡仍任团长。新中国成立后,蔡被调至山东省政府农林厅担负蚕业技术工作。
王中,1938年1月后,任东北军五十七军宣传队长、新华社华东分社主任、沂北县委民运部长、《新民主报》编辑部长、上海军管会新闻室军代表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新闻学院教务长、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兼统战部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恢复党籍,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复旦大学分校校长等职。1994年10月病逝。
胡家珍(后改名唐棣华),生于1918年,女,湖北武汉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辗转至苏皖抗日根据地。1941年,与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的黄克诚结婚。2000年3月22日在北京病逝。
伍志钢(1909—1939),原名伍世英,四川省仁寿县伍家坝人。1935年秋参加“左联”,在北平主编《榴花》《联合文学》等进步刊物,在《文学》和《大公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北军学兵队第四联党支部书记和骑兵师、一一〇师、五十一军及高密抗日游击支队(蔡部)中共工委书记。1938年3月进入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工作,任该师中共工委书记。1939年9月16日,在山东费县寄宝山与日本侵略者作战,为掩护战友牺牲。
邹鲁风(1910—1959),辽宁省辽阳人,原名邹宝骧,曾用名邹素寒。1926年东北大学毕业后,考入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参加平定夏斗寅的叛乱。1931年冬参加北满游击队。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为民先山东省总队的负责人之一。西安事变前后到东北军一〇五师做统战工作。1937年10月任高密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后任鲁西二专署专员、辽阳市长、辽宁省一专署专员、辽宁省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1938年2月被迫离开蔡部的120多名民先队员,除了上述的王中、唐棣华、伍志钢、邹鲁风外,其他人,大多数成长为新中国的中高级干部,有的则像伍志钢那样,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
对民先队员们打入蔡部和被迫离开蔡部都起过重要作用的廉团副(廉耀东,有的史料写为廉岳东),笔者没能查到他的下落。
姚雪垠,1938年4月完成报告文学《战地书简》后,又创作了短篇小说《白龙港》《差半车麦秸》,后者成为其成名作。1938年秋至1943年春,创作了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和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等力作。抗战胜利后,完成了长篇小说《长夜》。上海解放后,任大夏大学教授兼副教务长、文学院代院长。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分子,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至1999年全书五卷出齐。姚雪垠1978年当选湖北省文联主席。1982年《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姚雪垠1996年当选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1999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
本期图片由邱昭山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参考资料:《战地书简》(姚雪垠著),《中共高密党史大事记(1921—1949)》,高密市政协文史委编《文史资料选辑(上)》,1990年版《高密县志》,《青岛革命史稿(征求意见稿)》,《姚雪垠传》(许建辉著)等。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