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光”公益夏令营 | 渔盐文化、渔光互补……神奇的海洋文明,体验到了!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8-22 10:27:52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洁白的云彩、蓝蓝的天,波光粼粼的水里原盐晶莹剔透。因河海之力而兴盛的昌邑下营拥有着深厚的渔盐文化积淀。8月21日,由潍坊日报社主办,潍坊融媒携手青州市青城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等爱心单位精心打造的2024“潍光”公益夏令营的营员们来到昌邑下营。万亩盐田神奇的制盐过程、太阳能发电与水产养殖巧妙融合、水产养殖场内大菱鲆成熟场景……营员们亲身体验,感受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昌邑下营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奋进勃发。
当天下午,天气晴好,营员们来到下营的盐田参观。炎炎烈日让万亩盐田内的盐水快速蒸发,池内的颜色也渐渐发生着变化。“左边池子里是刚刚放进来的卤水,而右边的池子里盐水则正在结晶。”盐田技术员耐心地讲解晒盐过程,大家兴趣十足。其间,盐池沿岸晶莹剔透的“硝花”吸引了营员们的目光,在阳光照射下犹如一颗颗耀眼的钻石。大家喜欢得不行,纷纷想捡一块带走。
从盐场出来,大家来到吕家渤海光伏电站,站在高处眺望,鱼鳞般的光伏板悬在水面上,在阳光映射下发出闪耀光芒。小营员们也好奇了起来:“这就是‘渔光互补’吗,鱼呢?”“‘渔光互补’是将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了一起。大家之所以看不到鱼,是因为这里养殖不是鱼,而是虾、海参等喜阴海产品,它们都藏在了光伏板水面下。这样养殖和发电并行的模式,极大提高了水域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单位面积水域的产值。”面对孩子们的疑惑,工作人员一一解答道。
行程最后,孩子们又来到了水产养殖户的家中,这里一池池的大菱鲆已经生长成熟,每条个头已达到2斤以上。看到这些即将出栏的大菱鲆时不时跃出水面,营员们纷纷惊叹不已。
一下午的活动虽然很累,但每个小营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原来我们餐桌上的鱼虾,养殖起来需要这么多技术。”来自青州王坟镇的佳茹(化名)表示,今天的经历让她懂得了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多学习,多掌握本领。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文 刘蒙亮/图 李小龙/视频
海报设计:苑清芳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