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潍坊新闻网 > 史海钩沉

凝聚文字之美 拙刀一心向印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20 15:05:34

  印章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历史。自明代以来,随着石质章料的广泛使用,文人墨客仅凭一把刻刀就能在方寸之间直抒胸臆,赋予印章更深的艺术追求和人文思想内涵。安丘市承宇印章博物馆作为推广和集中展示印章文化的一座非国有博物馆,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阵地。

  安丘市承宇印章博物馆对印章、印面及篆刻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展示,通过不同的环境风格、富有变化的展示形式和深入浅出的展示内容,使参观者对印章文化有直观全面地了解。

  博物馆分为印章源流、名家私印、名家印谱、安丘印派等六部分。在名家私印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我国著名篆刻大家的印章,共展示92枚。其中,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制“伯陵吴氏泰来珍赏书画之印”田黄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书体随印面字义而变,体现出极深的书法造诣。此外,馆内展出的叶舟刻“集福”羊钮白芙蓉印、白蕉刻“闭门即是深山”龙钮寿山石、钱瘦铁刻青田石“北国风光”印、唐醉石刻“人书得瘦”青田石章等,都让人叹为观止。

  印谱是中国古籍中的一朵奇花,它不仅为印学研究和艺术交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推动了印章艺术向前发展。在博物馆的名家印谱展厅,主要展示两大印谱:篆刻大家吴昌硕印谱,该印谱中的印章为吴昌硕自用印拓印而成,共17幅544方印样;齐白石印谱,此印谱是由齐白石先生自用印拓印而成,共7幅126方印。该展厅通过对印谱的展示表达对篆刻大家的纪念,也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了更多临摹与学习的样本。

  明清时期,安丘在篆刻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形成江北地区极其重要的艺术流派——安丘印派。在安丘印派展厅,通过两枚安丘印派代表人物张贞的自用印,展现了安丘从明清时期至今在金石学上的成就。

  印章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印章的背后,都刻着不一样的故事。篆刻则是透过雕刻的技法来表现文字与图画美的艺术。参观者参观完馆藏印章,还可以在印张制作室感受制作印章的乐趣。

  安丘市承宇印章博物馆旨在对中国印章的历史略作回顾,对各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作简要梳理,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印学的阵地,为弘扬印学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超 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

潍坊日报社主办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020739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004号   新闻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4

新闻热线:0536-8196500   广告热线:0536-8196033   邮箱:newswf@126.com   潍坊国际风筝会

版权所有:潍坊日报社(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