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潍坊新闻网 > 文化视界

周末人物 | 冯恩昌:30本书绘就逐梦“画卷”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1 10:25: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30本书,700多万字。近日,随着自己所写的第30本书《晚晴新韵》出版,88岁高龄的冯恩昌坦言“圆了一生美梦”。

冯恩昌在翻看作品。(资料图片)

  冯恩昌,临朐人,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工作生活之余,冯恩昌从事创作70多年。在向各种报纸期刊投稿的同时,他还将作品结集成书。他的人生也因为写作这个爱好而变得丰富多彩。

  破土而出的文学梦

  对冯恩昌来说,文学梦、作家梦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便一直坚守的梦想。“形成明确地走文学创作之路这一想法,是在临朐一中读书时,那时从图书馆借阅大量名著,受到著名作家和诗人的影响,就产生了这样的向往,也想成为作家、诗人。”冯恩昌说,在这一想法形成过程中,他的爷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出生在地道的农民家庭,爷爷、父亲都是种地的‘老把式’,爷爷因为深受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倾尽全力让我上学。”冯恩昌回忆说,“我家有一亲戚住老龙湾海子河旁,离明代散曲家冯惟敏故居不远。爷爷常领我去亲戚家,在此过程中受到冯惟敏的影响,于是下决心向他学习,传承他的文风和人格。”就这样文学创作的种子破土而出。

  “20世纪80年代,我写的组诗《醒了的山村》在全省和全国都获了奖,这更加坚定了我创作的信心,并且逐渐萌生了出版个人专著的想法。”冯恩昌说,“1985年5月,山东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版了诗集《多彩的风》,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是我创作路上的转折点,也是我计划出30本书的开端。”

  笔耕不辍醉心创作

  有创作梦想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出高质量的作品。冯恩昌坦言,在参加工作之初,他写了不少乡土诗并寄到报刊社,但过不了几天就被退回了。

  “编辑在信中指出‘写得太浅薄,没有诗的味道,多读书研究研究吧!’这话对我启发很大。”冯恩昌说,于是他先拜“书”为师,在读书中学,在学中读书。付出终有回报,后来他写的诗歌被《山东民歌选》刊登,有的诗歌还被中国文联主管的《民间文学》转载。

  冯恩昌说,“初到沂山东麓小山村教学时,创作热情高,晚上经常熬到下半夜,教学的七八年里,天天抽空写作,经常投稿。”

  1963年,冯恩昌被调到县委机关工作。虽然工作繁忙,可他仍不忘文学创作。“总是见缝插针写点东西,就连去济南报社送稿坐火车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一路不停地写。”冯恩昌回忆说。

  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冯恩昌告诉记者,在职期间他出版了《多彩的风》《彩色的乡情》《山韵》三本诗集,《沂蒙风情》《田园情思》两本散文集,共50余万字,实现了出版书籍的愿望。退休后,他更是坚持天天写作,出版了25部书籍,近700万字。

  在冯恩昌看来,30本书的出版,还得益于长年累月练就的收藏自己作品的硬功夫。“收藏自己日常发表的作品,是出书的后盾和基础。我从开始创作就注意收藏,形成自己的出书档案。”冯恩昌说,70多年的创作路上,他始终坚持凡在报刊或书上登载的文章,都要一份不漏搜集到手,形成剪报保存起来。同时,他还坚持做到篇篇发稿都登记。

  冯恩昌曾在出版书目的《后记》中写道:“人之短暂一生,特别到了晚年,财富不馋,功名也淡,唯有给社会后人留点痕迹,才是真谛之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文

责任编辑:平小娜

文化快讯查看更多

潍坊日报社主办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020739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004号   新闻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4

新闻热线:0536-8196500   广告热线:0536-8196033   邮箱:newswf@126.com   潍坊国际风筝会

版权所有:潍坊日报社(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