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底清账明,“一锅粥”变“一本账”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4-13 08:30: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综合村‘两委’的打分结果和群众代表的评议结果,咱们文家村环卫小组一季度的工作很到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近日,青州市东夏镇文家村对去年12月新成立的文家村环卫小组进行了一季度考核,在村委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文永胜宣布了考核结果,担任小组长的文福兴非常激动——在村里干保洁员,年工资5000元,一季度考核结果很理想,1250元足额入袋。

  文家村的环卫小组有4人,村里每年要拿出2万元给他们发工资。2万元,对于之前的文家村是什么概念?“在去年完成‘党建引领,五清强基’之前,我们村每年的集体收入也就3万元左右。拿出大部分用于开展环境治理,根本负担不起。”文永胜说。

  “前期我们通过发放《致全村广大党员、村民的一封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将‘清’的范围、收费价格等事项告知村民,村民们非常支持配合,工作开展十分顺利。”文永胜说,通过清理规范合同、清理集体尾欠、清理资产资源等,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了19万元。

村民主动缴纳承包费。

  农村“五清”是公认的“老大难”,村村有本难理的账,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自东夏镇聚力推动“党建引领,五清强基”工作以来,聚焦村集体收入低、内生动力弱等问题,从宅基地、承包地、老年房等历史遗留问题入手,成立专班、全力推动,取得了扎实成效。

  “我们在考核各村‘五清强基’工作成效时,不搞‘唯数据论英雄’,只是把带动集体增收的数额作为其中一项指标,给各村开展工作留出充足空间。”东夏镇党委书记韩东涛说,“村集体向承包户清收款项,事关公平正义,必须坚定不移,但有的款项涉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清收难度较大,容易引发矛盾,所以各村清收的策略又必须是灵活机动的,优先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在指导各村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东夏镇把化解矛盾放在第一位,村集体适度向相关群众让利,确保历史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在清收自今年开始的费用时,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更加注重清收的深度与广度,宜竞标则竞标,全力发掘增收潜力,同时规范签订合同,避免产生新的问题。

  同样享受到“五清强基”行动红利的还有东夏镇东夏村。“我们与其他村不同的是,将‘五清’与‘强基’的顺序对调,用‘强基’干出让群众满意的变化后,才在群众支持下推动‘五清’开展。”东夏村党支部书记杜秀梅说。

东夏村绿化现场。

  今年春天,该村清除了村内街巷两侧群众私栽的杂乱树木,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先行垫付资金,购买100余棵北美海棠,并雇用机械设备进行连片种植,让村庄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的“强基”,走在了“五清”的前面,赢得了群众支持,助力了“五清”开展。

  杜秀梅介绍,经过全村体民讨论、公示,东夏村制定了在第一天缴清承包费的,只需要缴纳总额的80%,第二天则需要缴纳总额的90%,第三天之后则必须足额缴纳的优惠政策。通过提前公示、分类通知,不到三天时间,该村就基本完成清收。

  “‘五清’前,村集体资产好像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却摸不着,集体家底有多少不清楚,村民对自己拥有的份额也很模糊。科学合理的‘五清’让过去的‘一锅粥’变成了现在的‘一本账’,查实了集体资产的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基本实现了底清账明。”参与了东夏村“五清”工作全过程的东夏镇邵树管区干部曲春祥感触颇深。

  通过规范收取土地承包费,东夏村破解了以往承包合同不规范、土地承包费偏低,甚至不缴纳承包费等问题,并一次性收取了13处沿街房屋5年的使用费,不仅彰显了公平正义,更是解决了村集体和部分村民之间的矛盾,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文图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