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村镇| 塑文明乡风 展乡村新貌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4-03 09:45:53

  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村民们在观赏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墙体画。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近年来,潍坊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持续深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如今,行走在潍坊大地,各个村镇的文明创建有声有色,特色产业开花结果、文明乡风处处涌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吹进潍坊乡村的每个角落。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乡村善治是重要一环。各村镇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健全农民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行管护的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该干、能干的事就交给农民去干。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并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村民等能人纳入“乡贤会”,不断强化治理效能,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同时将文明村镇创建与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相互转化,形成有形有实有魂的文明乡风实践。

  乡村道路整洁平坦,尽显文明新风。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还要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文化新期待。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各村镇在开展文明创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人,把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在切实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公共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开展各具特色、乐观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文化大餐”。

  风气之渐,积习日久。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图片均为资料图

  潍坊融媒评论员:孙瑞荣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