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力保下全村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3-07 14:34:25
道乡村西的无主碑
道乡村有一座无主石碑,为乾隆御赐,表彰的是一位女子。经推断,表彰之人应为阎元嫒。她早有预感,率全家另立村居住,由此牺牲本家四十余人,救下原来的道乡大村的族人。而道乡村关帝庙东那片荒草地上,虽然瓦砾成堆,但其中不乏一些珍贵器物的碎片。这或许为阎元嫒一家留下的痕迹。
村西有座无主碑 上书“画荻怡恢”
现在道乡村6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村西头路边那座石碑。碑长2米,高近3米,用料为高级花岗岩,一整块一整块地铆合而成,中间镶嵌古铜钱,整座碑巍峨不俗,雕刻工艺十分精细。遗憾的是碑刻文字不多,记载的内容也不详细。笔者记得正面中间四个大字是“画荻怡恢”。画荻是个典故,说的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里穷得读不起书,他母亲就在地上铺上细沙,用麻杆教他读书写字。“怡恢”是发扬光大的意思。
“画荻怡恢”定是赞颂了一位女子。但这女子的名字、来历,所教养的孩子等情况,碑文上好像没有记载,笔者只记得碑边款有“御封”“莱州府监制”和立碑的年月日等字样。现在分析,这座碑应是当时皇帝为了表彰道乡某位女子而下旨建立的。既然要立碑表彰,为何不把有关姓名、事迹写清楚呢?或有些难以言表的缘由。
碑上所表彰的人,笔者一直怀疑与阎元嫒有关,但为此查过好几个版本的高密县志以及道乡阎姓族谱,均无记载。曾有人说此碑是清朝举人阎士标为其母所立,笔者认为不太可能。假若此碑真是阎士标中举后与其兄所立,最起码应写上其母姓名和立碑人的名字。另外,时间也不符,该碑立碑时间比阎士标出生还要早一百多年。于是,这座无主碑便成了道乡的第一个难解之谜。
刘统勋讲诛杀经过 乾隆表彰落难宫女
前些年,不少阎姓人开始关注这座碑,有网友与笔者交流,表示此碑是乾隆为表彰阎元嫒到道乡后的所做所为而立,却无史料依据,权且作为传说,仅供参考。
据网友介绍说,当年乾隆因为自己讲的一个笑话而让雍正勃然大怒,导致他最敬爱的老师阎御史被杀,乾隆一直十分愧疚。雍正帝驾崩,乾隆在理丧期间,抽空召见前去高密诛灭阎氏家族的刑部侍郎刘统勋,一见面就问:“道乡人全杀光了吗?”
此时的刘统勋不敢隐瞒,便把自己去道乡抄杀阎族的全部经过做了汇报:曾经的宫女阎元嫒在儿子当上御史后,便带着一家人到村外建立了北道乡。他带人抄灭了阎元嫒一家四十余人,并放火把北道乡烧成白地,但在准备剿杀道乡大村时,刚从外地赶回的阎元嫒拦住他,并顺手用剑砍倒一棵碗口粗的洋槐树,怒吼:“你若敢再杀道乡村的无辜百姓,我就先杀了你再说!”然后,二人达成每家点火以示道乡全村被惩戒之意的一致。”
其实,在抄灭北道乡时,刘统勋就接到朝廷不必完全屠村的急报……
“后来呢?”乾隆又问:“你没有把她带回来吗?”“哪来得及啊!”刘统勋惋惜地说:“就在我刚下达不再杀人的命令后,阎元嫒便对着全村人说:‘这就是我养儿当官的好处,现在我也要随我儿子去了!’说完便一剑抹了脖子……”“真是个奇女!”乾隆边说边写下了“画荻怡恢”四个大字,这便是道乡村西那座无主碑的由来了。
庙东有片荒草地
瓦砾堆里有珍宝
道乡村北的“天齐庙”于清初进行过重修,这从登载于高密县志上阎芹撰写的《重修道乡关帝庙记》一文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但不知何因,原来的天齐庙重修后改为关帝庙,改名的原因,阎芹文中没有细说。该庙的规模很大,除正殿副殿供着泥塑的神像外,还有东西长廊,房间很多。笔者小时侯,庙里还办着一所中学,方圆几十里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年轻时笔者走过全国许多地方,也见过不少庙宇。一般平原地区能赶上道乡这座庙的规模的,实在不多。后来,这座庙被人为破坏了。
如果说一般人对这座庙印象不深,但对庙东那片荒草地,道乡人肯定记忆忧新。这片地方圆约有百亩,地里过去到处都是破砖烂瓦,碎碟子破碗。那瓦片是涂着绿釉的瓷瓦,碟子碗从碎片上看更是精美绝伦,一些看似比较普通的陶器制品,寻常百姓家里也很难见到。另外,还有不少金银铜器、珍珠玛瑙及玉制品,也散落在破碎的瓦砾之中。笔者亲眼见过有人在这里干活时拾到一个小金人,现在看来那应是件十分珍贵的艺术品,只可惜那人不懂,竟用小金人换糖吃了。
直到近几年,从庙东那块砖瓦成堆的荒草地里还能拣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物件。种种迹象表明,此处当年肯定住着大户人家,不知为何被彻底摧毁,夷为平地了。这便是道乡传说的第二个难解之谜。其实这块难耕难锄的荒草地,就是当年阎元嫒建的北道乡。
以上这两个传说,至今仍在道乡流传,家喻户晓。笔者认为这两个传说讲的都是一回事。先是皇帝杀了御史并抄斩了其住在北京和北道乡所有的眷属,后来发现错杀无辜,便给御史安上了“铜头金脖子”,由莱州房姓知府亲自护灵至道乡安葬,并为受到牵连的“三婶子”竖碑。阎元嫒建北道乡,避免连累乡亲,足见她的英明大义。所以,从那以后,道乡的阎姓子孙除了默默感念着“三婶子”外,还编了个顺口溜世代流传,笔者还记得有这么四句:“上学为明理,读书为修身,官差不自由,不如庄户孙……”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道乡就再也没有人想当大官了。
本期图片由阎海峰提供(署名除外)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