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丰收绿”里来了一群“司法红”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1-16 10:31: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今天的学习使我明白签订书面合同的重要性,让我们知道从购苗到销售如何全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太感谢了。”拿着一本崭新的《民法典》,寿光市稻田镇何家村菜农何守庆连连感叹。
何家村是黄瓜种植大村,有蔬菜大棚近千个,蔬菜交易市场18个,旺季蔬菜日销量近30万斤。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菜农因法律意识淡薄,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偶有发生。为在不耽误菜农劳作的情况下将法治意识与维权观念送到他们身边,11月9日,寿光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走进蔬菜大棚,将法治的声音传播到每一寸收获的土壤。
寿光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走进蔬菜大棚为菜农答疑普法。
法律顾问大棚答疑
菜农维权需认准合同
当天下午3时,何家村菜农齐英堂正在大棚里采摘黄瓜,他种植的蔬菜大棚长260米,占地6亩,每个周期可收获黄瓜1万斤左右。虽然收成可观,但在销售时遇到的一些琐事却令他头疼不已。得知寿光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来意后,他当即召集邻居一同到场,向法律顾问咨询起相关问题。
“有些收购商总是习惯‘打白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面对齐英堂的疑问,何家村法律顾问齐善堂表示,菜农与收购商多是长期合作,久而久之便习惯口头协议,但这对菜农来说风险很大。若再遇“打白条”的收购商,应强烈提议签订收购合同,并在合同上写明黄瓜斤数、每斤价格等具体信息。若双方足够信任或在无法签订合同的情况下,需要从前期开始留存买卖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短信等证据,作为日后出现问题时的维权凭证。
“那购苗之后,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该怎么办?”菜农何守庆问道。“这同样需要大家在购苗前与育苗场签订协议,标明数量、品种、质保期等。”齐善堂解答道,苗的质量关系到菜农一整年的收益,如果出现弱苗、死苗问题,菜农的损失可想而知。所以,不管是购苗还是销售,菜农一定要全程树立“合同意识”,只认“白纸黑字”,有备无患。
寿光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送《民法典》给菜农。
分发普及《民法典》
让菜农“有法可依”
“与蔬菜生产销售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能从这本书上获取。”解答完法律问题,寿光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工作人员还送了一本《民法典》给到场的菜农们。
通过翻阅这本“口袋装”的《民法典》,记者发现第三编——合同已被特殊标注出来,其中第一分编第二章合同的订立中,详细说明了合同签订的必备内容;第二分编第九章买卖合同,也无疑将为菜农在维权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种苗、化肥、销售,蔬菜产业链条中的每一步都不容出错,菜农的权益更是不容侵犯。”寿光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的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无论是从经济建设还是基层治理来看,菜农法治意识与维权观念的树立普及都尤为重要。近年来,寿光市司法局为将乡村经济发展纳入“法治轨道”进行了许多思考和努力,“大棚普法”便是其中一项,通过以菜农的切身利益“说事”,教育引导他们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益阁/文图 徐杨/视频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