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托起新生的希望——青州市人民医院 王晓翠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1-31 16:27:00
我是一名儿科护士。2020年的1月13日,我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值班,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这里有一名孕29周的高龄产妇,因为胎膜早破要提前剖宫产,请立即通知儿科医生到手术室准备抢救。”情况紧急,我马上通知了值班医生并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半个小时后,这名早产儿转运到了监护室。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体重只有700g,整个人仅赶得上一个成人的巴掌大小,她小小的耳廓都没有舒展开,皮肤薄的像一层纸,四肢如同我拇指般粗细,为她静脉穿刺时我都怕压坏了她的小胳膊。由于她的肺没有发育成熟,无法自主呼吸,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是她唯一的支撑,监护仪不停地发出报警声。
这时候,医生和我来到监护室外面向孩子的父亲交代注意事项,他用期盼的眼睛看着我们,似乎在问:我的孩子怎么样了?当医生告诉他孩子情况很不好,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这位朴实的农村汉子再也撑不住了,他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道:“我们两口子四十多了好不容易有了这个孩子,就算是砸锅卖铁,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不会放弃,请一定要救救她!”说着就要给我们跪下。我急忙扶起他。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一个失独家庭,两口子商量着再要一个,哪承想年纪大了不容易怀孕,好不容易生了个女儿,却又是这种结果。他用颤巍巍的手在病危通知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心头一酸,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
为此,我和同事们针对宝宝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方案。我们每天不仅要密切监测宝宝的生命体征,还要事无巨细地关注她的各种情况。由于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我们给她留置了胃管。为了提高宝宝的吸吮能力,我们着重训练她的口腔功能,实行精细喂养,根据耐受程度逐毫升增加奶量。从打针、用药,到喂奶、换尿布,每一次计算都精益求精,每一项护理都小心翼翼。住院期间我和同事们都成了她的“临时妈妈”,还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杰”。
小家伙儿也很争气,从使用呼吸机到成功脱离氧气,她闯过了最危险的呼吸关。喂奶量也从0.5ml到增加到了40ml。一晃69天过去了,在大家的用心呵护下,小杰体重涨到了2.25公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出院了。出院这天,我早早地给“小杰”穿上了新衣服,心里既高兴又不舍。孩子妈妈也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说道,“这段时间你们受累了,多亏了你们才给我们保住这个孩子啊,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们!”看着他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觉得两个多月的辛苦,值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我已经在儿科工作了十五年。朋友打趣道:“你还要在儿科干几年?”我笑着说:“直到干不动为止!”如今我更加明白了护理先驱南丁格尔女士那段感人的话:“只要我此身存在,我一定为你们的生命而奋斗,并用我的一生实践这一诺言。”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与无数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个新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啊!
记得有一次,医生通知我有一名肺炎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可我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孩子。突然听到监护室外有吵架的声音,我推开门一看,一对年轻的夫妻怀里抱着一个十几天的婴儿,询问后我才知道这就是那个要住院的孩子。我走到妈妈面前说:“你好,孩子生病了,医生建议住院治疗,现在把孩子交给我吧!”孩子妈妈看了我一眼,抱怨道:“你们怎么能不让大人陪护,孩子这么小,能一个人住在这里吗?他要是哭了、饿了怎么办?万一给我们弄错孩子呢?”我扶她坐下,耐心解释着,“其实你现在的心情我很理解,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宝宝健康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你放心,我们监护室24小时都有护士轮流值班,每个宝宝都有固定的保温箱和床头牌,小手小脚都佩戴腕带,上面姓名、性别等信息写的清清楚楚,我们是不会弄错的!而且现在国家政策非常好,新生儿也有自己的医保,住院费用都可以按比例报销的!”宝妈听了我的话,终于放下心来,马上给孩子办了住院。我也知道,孩子不在身边,最牵挂、最担忧的莫过于父母。我便定时给孩子妈妈发视频,“实时转播”宝宝的病情及恢复情况,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会详细告知。这些温暖的小细节,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与不安,心里也充满了希望与期盼。
记不清有多少这样的事这样的场景,我愿意终其一生去把这些日常工作做好、做细、做精,为患儿提供最坚实的保障。此时此刻我想起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医生,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曾说过:怀着非凡的爱去做平凡的事。是啊,医护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拼尽全力的挽救生命,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用真心实意去帮助,感同身受去安慰,我将用爱去温暖生命,用坚守托起新生的希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