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向党 根植乡村——坊子区坊子工业发展区实验学校 王洪新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2-31 16:24:00
2011年的秋天,坊子区坊城街办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他骑着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后车座上绑着鼓鼓的一袋花生。停下车子后,他提着花生径直走向了党政办。
说起这大爷啊,大家都不陌生,他可是当地出了名的。此人爱认死理,2003年,村里土地重新规划、老屋拆迁重建,跟邻居因宅基地问题产生纠纷,自那时起便开始了他的上访之路,每次到街办都吵着要找书记。可这次来,他一进门,没有找书记,而是找小王,给小王送他新出的花生。有名上访户来给小王送花生?大家都很纳闷,只有我心里清楚,因为小王就是我。
我是王洪新,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洪新,2007年,21岁的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们村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牢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0年,响应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号召,通过考试,我成为了坊城街道后宁家沟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记得第一次去村委,门卫大爷拦下我问道:“你是来做啥的?”我说:“大爷,我是咱村刚分来的大学生村官。”“哦,来村里当官的啊。”大爷一边嘀咕着一边给我放行。“不,大爷,党组织派我们到这里是让我们熟悉基层,心贴群众,促农村发展,为农民服务的,可不是来当官的。”大爷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解给我提了醒——只有扑下身子,当好百姓的服务员,才能改变他们对“村官”的误解。于是在跟老百姓打交道时我都保持微笑服务,以一颗真心来赢得百姓的信赖。不多久,党组织把我调到了街道党政办,主要负责来人接待工作。
一开始说的大爷就是我接待的比较特殊的一位。第一次见他时,他那让人畏惧的、仇视一切的目光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一来就吵着要见书记,我连忙招呼他坐下,倒上一杯温开水递给他,微笑着说:“大爷,您别着急,先跟我说说啥情况,我给您联系书记。”于是他便打开了话匣子,我认真地倾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有时书记联系不上或是有事外出,他在我这儿发泄完就离开了。三天两头地来,每次我都以微笑服务接待,并跟他拉点家常,一来二往,了解到他的妻子早已改嫁,一个女儿也嫁人,他一个人生活,因性格怪异,没什么朋友,心灵极其孤独。于是我时常跟他拉拉心里话,给他排解苦闷,并不时的跟他讲解村里的土地规划政策,让他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目光变得友好不再让人害怕了,我也成为了他可以倾诉衷肠的朋友,于是就有了给我送花生的那一幕。当然,也不能白要人家的东西,我买了一些桃子和苹果回赠给他,当我递给他的时候,我发现他接过去的双手是颤抖着的,目光中有感动,有不好意思,或许他这一生缺少的就是这种亲人朋友般的关怀和温暖吧。其实,再硬的坚冰都能被融化,何况是人心呢?只要我们用一颗真心对待群众,服务群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亲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这也一直是我做事所奉行的准则,2012年,我被区委组织部授予“坊子区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
也是在这一年,区里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聘教师到村任教,作为师范专业的我,能把自己所学所长用在村里孩子们身上,何乐而不为?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家住高新,工作在坊子眉村,尽管每天上班要早出晚归,来回奔波一百里路,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校园里有我最深的牵挂。任教第一年秋天,一次意外导致我右侧锁骨骨折,整个右臂打上了石膏,动弹不得,于是我用左手板书、批改作业,坚持给学生上课,没有请一天假;2014年冬天,看到班里一名女生总是冻的小手通红,在了解到她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家境贫困的状况后,我买了一件羽绒服送给了她,让她的身心得到一丝温暖;2020年5月,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新冠疫情后,初三年级复学,因疫情尚未完成稳定,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我把6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交给公公婆婆后,搬进了学校,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奋斗,一连15天没有回家......因工作踏实认真,我被授予了“潍坊市优秀乡村青年教师”的称号。
一眨眼,36岁的我已在乡村服务12年,也践行初心12年。12年来,我见证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路面硬化、街道绿化、旱厕改造了,自来水、天然气入户了,学校硬件设备跟城市没啥区别,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了,从他们那由衷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如今,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奋进的激情!我也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奋进新征程!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