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08 16:14:34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其独立性,增强自信心。根据“纲要”和“规程”的要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幼儿园明确了幼儿良好自理能力应包括的内容,制订出一份详尽的“五个一”计划,并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季节情况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内容分解到一日活动中。
一、“一个培养目标”:对于每个需要发展的自理能力活动,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每月有活动重点,我们就把培养目标分解细化安排在周活动计划中执行,保证每周五下午都有一节“自理能力操作”活动。在一日活动中,利用入厕、盥洗、餐点、午睡等各环节的时机,指导、督促幼儿餐前便后自觉正确洗手,餐后正确漱口,午睡前后按顺序穿脱衣裤,折叠衣服、被子等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二、“一个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作为除集体活动之外的自主性活动颇受幼儿喜爱,它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创设多样化的环境和提供丰富性的材料,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如建构区中可以将搭建的图案以图式的形式布置在区角墙面环境中,通过丰富多彩图案的吸引让幼儿根据图案搭建,发展幼儿的学习自理能力。
三、“一首儿歌”:边说边做是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因此将自理能力的活动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不仅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技能。对于刚入园的幼儿不会叠衣服我们可以边展示边用儿歌搭配进行,叠衣儿歌:关关门,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衣服叠整齐了!
四、“一首歌曲或一个故事”:歌曲和故事也是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但并不是每个自理能力的活动都能用合适的歌曲或故事来让幼儿学习,因此活动中我们强调其中一种活动即可。如故事《漏嘴巴的公鸡》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要认真吃饭,不掉饭粒,有节约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吃饭要干净的意识和能力。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自理意识。
五、“一次比赛活动”:比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同时在比赛活动的激励中也能激发幼儿的潜能,努力让自己做到更好,从而提升自理能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技能都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表现和巩固,如穿衣比赛、朗诵比赛、收拾玩具比赛,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有难度、趣味性的要求,可以使活动开展的更有意义,同时也能让我们了解每个孩子自理能力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
(通讯员:张晓纯)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