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域特色 加强融合发展
努力打造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7-26 14:26:46
今年以来,昌乐县通过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地域特色、加强融合发展等多项措施,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了120个特色文明实践站,各级文明实践站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突出特色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坚持党委政府统筹全局,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资源互通,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县镇村三级及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信息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互助,活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采取“专项经费+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进行提升打造。总投资2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融指挥调度、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宣讲培训、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立足昌乐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累计投资540余万元,先后建成朱刘街道、公安局、供电公司、乔官为农服务中心、税务局、佳诚数码等6处党性传承中心暨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红色党性教育。将文明实践站建设与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结合,打造了宝石城博物馆、老爷车博物馆、高崖水库纪念馆、昌乐一中海航馆等6处特色文明实践站。
突出地域优势。根据10个镇(街、区)不同的地域优势进行科学布局、分类指导,按照行政村三分之一的比例,重点打造了120个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宝都街道田老庄村结合村史村情,打造好村风好民风特色文明实践站;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建设了乡村振兴学院,积极打造“红色讲堂”;乔官镇唐家店子村获得昌乐农商行“整村授信”信贷支持,积极创建特色诚信文明实践站;首阳山旅游度假区东南庄社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村史馆,设置“初心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鄌郚镇刘庄村规划打造了集书法、绘画、舞蹈等文艺展演,乐器工艺展销、旅游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特色文艺村。
创新主题、活化形式
拓深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平台。下发《昌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培育推广行动方案》,在城市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广泛开展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继续实施“城乡共建·文明联动”工程, 71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镇(街、区)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开展十大主题帮扶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各级文明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风民风向好向善,硬件设施大幅提升,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志愿帮扶遍地开花。
积极培树各类好人模范典型。依托各级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好人评选评议活动,建立起典型发现、培树、宣传、推介的长效机制,全县896个自然村全部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选树中国好人7名,省级道德模范、好人46名,市级道德模范、好人216名。组织开展首届“最美奋斗者”评选、防疫抗疫“最美逆行者”系列人物评选,“我们的节日”“童心向党”“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关爱春蕾女童、美德少年评选、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各类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典型评选,营造了成风化俗、以文化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使身边人学“身边事”,焕发出道德教化和社会治理的强大生命力。
深入开展各类志愿帮扶活动。建立了以县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以10支专业志愿服务中队为中坚,以各镇(街、区)和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分队为基础的三级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又与县委组织部联合成立了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力量的“火山红韵”志愿服务队;组织各级志愿服务力量,先后开展了“疫情防控”“防溺水”“限时停车位”等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运行机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促使其发挥作用;明确提出婚礼习俗四个抵制,制作发放文明餐桌提示牌,印制承诺书;探索推行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举办全县首届移风易俗集体婚礼,将9对新人纳为昌乐县移风易俗社会宣传员,对全县婚事新办、喜事简办起到了很好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896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以村党组织负责人为会长的红白理事会。
资源整合、信息互通
昌乐县紧紧抓住列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国家试点的机遇,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力”,通过志愿服务“点单+派单”、文明行为“实践+传播”等形式,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在“讲好昌乐新故事、传递昌乐好声音”过程中,取得了“提振群众精气神,助力乡村大发展”的效果。
利用融媒体中心阵地优势,凝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展合力。依托融媒体“声、屏、报、网、两微、一端、一抖”以及3000台“村村响”大喇叭传播矩阵,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全方位、高密度、立体化宣传全县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动成果。开展最美奋斗者、抗疫防疫最美逆行者、新时代好少年、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宣传、点赞等活动,并设立“红黑榜”,揭短露丑、曝光不文明行为。
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优势,增强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和镇街分中心阵地优势,通过新闻报道、活动直播、协办承办等方式广泛宣传和参与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效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
建立志愿服务“点单+派单”机制,打通“两个中心”服务群众“供求侧”。 在“爱昌乐”APP上搭建点单派单志愿服务平台,公示志愿服务队伍信息,公布志愿服务项目,注册入驻400支队伍5899名志愿者,提供点单+送单的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民生热线”的对接联动,100余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入驻,在线征集百姓生活中的需求和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线上限时答复,线下限期办结,县委、县政府定期通报,打造“透明政府”。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沁/文
责任编辑: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