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离而不休致力文物保护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21 17:42:44


高启云的书法作品

  为推进新老干部交替,高启云带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离休后他仍积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特别是为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奔波。高启云虽长期从事党务和经济工作,但他勤学多思,学养深厚,也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卓有成就的书画艺术家。

  贯彻中央干部要求带头离开领导岗位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干部年轻化的要求。1983年,高启云身体力行,带头从领导岗位上彻底退下来。

  有许多人不理解,但他十分坚定和坦然地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应该听党的话,按党的要求去做。你不退,我不退,年轻干部怎么上来,干部队伍怎么能实现年轻化?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选择面前,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侄子问他:“过去您不是常说,为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拉一辈子革命车不松套吗?”他解释说:“时代不同,党在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政策,过去是那样提法,现在党中央提倡让贤退下来,这并不矛盾。这样做是为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新老交替,后继有人;再说退下来也并不是不干革命,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他还说:“这次省委调整班子,中央派来的工作组,我亲自参加研究,光叫别人退,自己不以身作则还行?我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了一辈子问心无愧。”

  在他的坚持下,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成为山东省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第一个从领导岗位上一步到位彻底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后来在他逝世后,家人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他两次写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山东省委的报告,才知道他不仅坚决要求从领导岗位退下来,还婉拒了组织上安排他去省顾委或省人大任职的安排。

  积极从事社会活动推动保护文化遗产

  1983年,高启云离休,他自撰《无题》诗写道:“不是解甲告归田,革命生涯启新篇。伏枥不忘千里志,四化岂敢惜残年。学书学画平生愿,种菜养花乐怡然。愿与同志齐努力,齐鲁形势更灿烂。”

  他离休后,仍然继续关心两个文明建设,积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为青少年教育事业、党史编撰宣传研究工作、妇女儿童事业、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奔波和忙碌着。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将自己多年精心珍藏的一批名贵字画无偿捐献给国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高启云热爱中国文化,对于保护、发掘、整理齐鲁大地上的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他虽然不分管文化工作,但他却对山东文化事业的发展倾注了许多心血。临朐县城东的山旺村一带蕴藏着大量珍贵的古生物化石,1980年国家将山旺化石区定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1981年,高启云到临朐了解工农业生产情况时,问起山旺化石的事,县委负责同志说:“山旺化石有几件大的犀牛化石,外国人来参观时提出要高价买。”高启云坚决地说:“不能卖!这是全国少有的无价之宝。”他提议建展览馆陈列,供国内外参观,这样既得收入,又保存了原物。为搞好化石产地的保护、管理、宣传,高启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多次陪同中央领导到化石产地视察摸底,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为研究、宣传山旺化石,1982年筹建化石陈列馆,高启云冒着酷暑炎热,多次到施工现场同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图纸,制定措施,并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为弘扬中华民族的化石宝库而建好这个馆。1985年,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第一期竣工,高启云亲笔题写了匾牌,还写下“化石宝库”四个大字。

  一次,他到东阿县,见到鱼山曹植墓遭到破坏,十分痛心,直接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回到济南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呼吁,引起了重视,曹植墓得以重修。他去泰安徂徕山,发现“建安七子”遗迹周围的古树遭到砍伐,立即提出了加强保护的措施。另外,青州白驹谷刻石的保护,桓台县新城王渔洋纪念馆的文物充实,山东省文物店的修建,以及淄博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等,他都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晚年潜心书画创作博采众长独具风格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启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在艰苦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始终保持着对书法的热爱,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书法艺术家。

  高启云自幼就喜爱书法。他曾回忆说:“我的家乡是一个离县城20多里的普通农村,有百户人家,而书法较好的就有六七人。高、郭、吴、张、程、赵六姓,几乎每姓都有写得较好的书法者。有的写颜,有的写柳,有的写赵,也有写何绍基、刘石庵的。他们的书法艺术和风格,对幼年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学习的榜样。其中,尤其是我二哥,颜体字写得颇为深厚大方,备受乡里称赞,给予我更深刻的影响。”据同学和亲友回忆,高启云上学时经常学写柳体字,虽是初学临摹,而钩点横撇却大有可观,受到老师的器重。由于高启云毛笔字写得漂亮,每逢过春节时就帮助村里的乡亲们写春联。他为了省钱自制墨,买来水胶用锅熬化,再倒入从烟道中挖出的黑烟灰,熬一会儿倒入盆内,冷却后即成软墨块。写春联时,把墨块放在墨盘中研成黑墨汁。他的毛笔字写得浑厚有力,体势端庄,受到众人的称赞。

  1950年,高启云随全国组织工作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回国时,代表团致斯大林与苏共中央的感谢信要求用正楷书写,大家推举高启云来写。他握管挥毫,将大幅长篇楷书一气呵成,深得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作之余,高启云逐渐把业余时间与精力又集中到书画上。不论春夏秋冬,只要能挤出时间,不论出差在外还是在家中,他都会挥毫泼墨。晚年离休后在家,整日里伏案书写不停,从不放松学习。他潜研书画,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刚健雄浑,质朴端庄,苍劲圆润,洒脱自如;他画的竹石、山水等,格高韵雅,意趣超然。

  高启云晚年主攻书法,离休后担任山东书法家协会会长。随着他的艺术造诣日渐出众,来求字的人也络绎不绝。高启云从不摆架子,来访者无论职位高低,皆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他为名胜古迹和企业、机关、商店、学校书写匾额,为工人、军人、学者、机关干部题词,其词必激励先进,鼓舞斗志,尤其是为单位和商业场所等写完后从不留名,坚决反对收款买卖。每年盛夏到青岛避暑,海边风光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他就挥笔疾书。家人劝他休息,他就拿起记满了名单的本子风趣地说:“写不完的字,还不完的账。”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