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辗转多地发展抗日力量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21 17:40:16


新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


学生时代的梁仞仟

  1938年,高启云调任郓城中心县委书记,发展党员,壮大队伍,举办抗日自卫团训练班,为当地的抗日斗争积蓄了有生力量。1939年3月,高启云调任中共新泰县委书记,他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武装斗争,使斗争形势迅速好转。

  壮大郓城党员队伍筹办自卫团训练班

  1938年初,山东省委在鲁西南开辟工作,高启云奉命前往郓城,任郓城中心县委书记,筹建地方武装。他以流亡学生的名义,住到了郓城县洪王庄共产党员梁仞仟家中。

  梁仞仟原是济南高中的学生党员,在他的带领下建立了洪王庄党支部,后来还建立了郓城中心县委。由于梁仞仟患有严重肺病,高启云调来主要是与他配合开展工作。梁仞仟为了不使抗日宣传工作中断,便把同学约到家中,鼓励引导青年走抗日救国的道路,积极支持高启云的工作。高启云利用梁仞仟原来的工作基础开展活动,还通过进步分子联系贫雇农,启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和阶级觉悟。他们同心协力,紧紧依靠现有十几名党员,物色、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壮大抗日骨干队伍。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党组织逐渐健全,党员队伍不断扩大。

  由于工作进展较快,群众抗日情绪日益高涨。为了培养干部,建立抗日武装,郓城中心县委决定在飞哲集举办抗日自卫团训练班,由各党支部动员党员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参加,每期二三十人,时间十天左右。在一无教材、二无给养的条件下,高启云掏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帮助创办油印刊物《燎原》,他还亲自编写教材,在培训班开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农村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军事战略战术等课,由于内容切合实际,很受学员欢迎。训练班成员在课下广泛深入农村,走街串巷,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训练班一时声威大震,鄄、菏等邻县青年纷纷前来参加。训练班先后开办了三期,培养了近150名抗日骨干。在训练班的基础上,郓城县委领导发展了几百人的抗日自卫队,为郓城一带抗日高潮的形成和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七、八月间,为与上级取得联系,高启云只身几经周折在江苏丰县獾口镇找到鲁西南工委,汇报郓城工作开展情况。后来山东分局决定将郓城中心县委划归泰西特委,高启云又与同志们一起赴大峰山找到泰西特委,汇报了郓城一带工作情况。

  1938年10月,高启云离开郓城,到山东分局工作。

  调任新泰建根据地锄奸反顽巩固政权

  1939年3月,高启云调任中共新泰县委书记。在抗日战争时期,新泰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日军来说,是进攻鲁中根据地的门户;对我抗日军民来说,是山东分局、山东纵队联系胶东、渤海与泰山区的通道;对顽军来说,是封闭压缩抗日根据地的紧箍。新泰县七个区,既有游击区,又有敌占区,斗争尖锐复杂,是我党与敌、伪、顽的必争之地。

  高启云到达新泰后,坚决贯彻上级党委的一系列指示,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紧紧依靠当地党的组织,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使新泰的革命形势迅速好转。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山东分局的决定,高启云领导开展了“红五月”建党活动,把大量发展党员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全县党员由原来的300多人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仅县委所在地的七区就发展了五六百人。与此同时,狠抓了政权建设,先后建立了五区区公所、七区区公所,还建立了十几个乡镇政权。1939年10月,新泰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龙溪庄召开,与会代表60余人,代表全县1500余名党员。会议选举了新的县委,高启云当选为县委书记。

  二是紧紧依靠群众。高启云刚到新泰时,住在山沟小村老瓜峪,人员不过十来个人,办公用品都在随身的背包里,吃饭要到进步群众家中解决。他们广泛发动群众,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高启云动情地说:“没有地方党组织,没有群众,部队哪里来呢?就是靠少数党员,组织起了群众团体,又拉起了抗日队伍,并建立了抗日政权,建立了小根据地。这些事都是依靠党员群众实现的,都是在党员群众的直接支持下干的。”1939年10月,高启云在太公峪主持召开了新泰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张种玉当选为县长。从此,新泰人民有了自己的政府。

  为了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启云做了大量统战工作,使新泰东部地区的上层人物子弟大都走上了革命道路。1940年10月,新泰县参议会建立,高启云、王寅轩分别当选为正副议长。参议会和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我党制定的“三三制”原则配备人员,团结了各界民主抗战人士,加强了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根据地建设。

  三是开展武装斗争。1939年春,由于斗争形势变化,新泰县独立营升级调走。县委高度重视和加强了对地方武装建设的领导,重建了新泰县大队,由韩顾三任大队长,高启云亲自兼任教导员。

  1939年7月,日军大举扫荡鲁中区,主要目标是国民党的省政府。县委决定趁机开展斗争,建立区县武装,巩固扩大根据地。高启云根据中共山东分局郭洪涛书记关于“开展锄奸活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在县委的领导下,依靠党员和群众,以民兵为基础,缴了部分顽军的枪,铲除了当地民愤极大的以国民党县长为首的7人。通过斗争,有力地巩固了七区。1940年,高启云带领部分武装到六区开辟工作,消灭栾家庄土顽势力,攻克杨家庄伪顽据点,举办党训班,使六区很快也成为了根据地。

  通过高启云的努力,新泰县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得到发展,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得到加强,根据地也得到了巩固和扩大,群众抗日斗争情绪高昂,为此后新泰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泰期间,高启云也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他与县妇救会长刘萍结为夫妻。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