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建立党组织和抗日武装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21 17:39:13


临朐县最早基层党组织纪念馆(资料图片)


赵家楼村今貌(资料图片)

  高启云在济南求学期间,经常利用放假返乡的机会向赵家楼村的进步青年传授革命思想。1936年7月,赵家楼村党支部成立,由高奋担任书记,临朐最早的党组织建立起来。在高启云的帮助下,临朐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启云还参加了临朐独立团的筹建。

  回乡成立青年读书会广泛宣传进步思想

  高启云在济南乡师读书期间接触到革命与抗日救亡思想,每次学校放假回到家乡,他就向身边的人宣传进步思想。这其中,接受最快、最认真的是他的叔弟高奋(原名高启节),他们有时一早在炕头谈起来,一直谈到深夜。在高启云的帮助下,共产主义信仰很快在高奋心中树立起来。

  为了发展更多进步青年,高启云利用村中的缫丝手工业作坊,成立了青年读书会,每晚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学习,名义上是教授珠算,实际上秘密学习进步书刊、传授革命思想。每次学习时,总是高启云和高奋先到,一起把小木凳、热水准备齐全。大家来齐后,先学珠算,等到夜深人静时,他们就把老式木门关上,再用草包皮把窗口堵严,由高启云向大家介绍进步书刊。他们主要学习《大众哲学讲话》《铁流》《读书生活》《世界知识》《八月的乡村》等。高启云给大家念文章,用说故事的方式讲道理,阐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介绍苏联人民如何起来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青年们听得入迷,常常不知不觉到了鸡鸣天亮还舍不得离开,高启云就笑着劝大家回去休息,下次再来。通过学习进步书刊,进步青年逐步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打倒列强,推翻反动统治,实行共产主义,穷人才能彻底翻身。

  1935年暑假结束时,高启云在返校前任命高奋继续担任读书会组长。他在临行前特意买了花生米请客,与青年们约定继续坚持读书,并且制定了读书会的读书纪律:一是所学书刊不许外借和遗失;二是不准随便和他人谈书刊内容;三是要按时参加读书会的活动等。高启云回到济南后,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把进步书刊和自己的一些进步文学作品传回村中。

  1935年底,由于济南学生爱国运动持续高涨,当局命令学生提前放假回家。高启云和同乡赵毅民一起回到临朐,以读书会为阵地,在青年中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青年们群情激昂,表示坚决抗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

  1936年春节时,高启云写了一副特别的对联贴在自家灶台上。往年家中灶台一般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但这一次,他写的是“已消唯心论,何为灶君神”。家中亲人大部分不识字,没发现其中的玄机。村中的进步青年们知道了,都悄悄到他家去看,大家虽然还不太明白,但都约定不对别人讲。后来当这些青年们也陆续走上革命道路,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时高启云是在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赵家楼村发展党员建临朐最早党支部

  1936年暑假时,根据上级部署安排,高启云回到临朐县赵家楼村,开始秘密发展党组织。他首先发展读书会组长高奋入党,随后高奋又介绍高德福、高明臣、高景和,经高启云谈话后入党。1936年7月,由高奋、高德福、高景和三人组成建立赵家楼村党支部,高奋任支部书记。此后,在党支部的引领和教育下,该村郭佃栋、高启冉、吴宝珠、郭元久、王健(女)等一批有觉悟的青年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在孙毅民的努力下,孙家小崔村党支部也建立起来,由孙海兰任支部书记。从此,临朐最早的党组织建立起来了。

  由于高启云在组织发展中非常重视党性教育,严格贯彻党的组织原则,使赵家楼村党支部从建立之初就从思想上、纪律上、作风上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与巩固。赵家楼村党支部隶属济南乡村师范党组织领导,高启云每次假期回校都向上级汇报活动情况。1937年6月,原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景晓村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派,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到赵家楼、孙家小崔党支部传达上级指示,对这里的工作开展情况大加赞扬。

  赵家楼村党支部建立后,书记高奋将自己住的小院发展成联系群众的中心,带着村里的青年学识字、学珠算、阅读进步刊物,如《大众生活》《文化报》《世界知识》《中国农村》《大众哲学》,还有一些社会科学书籍、小说等。村里人认为高奋能劳动、识大体、还能带领同龄人学习,都愿意自家孩子和他接近,党支部很快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党组织力量不断壮大。1937年12月,高奋带领赵家楼支部,联合孙家小崔等村,发动群众500多人,包围伪纸坊区公所,怒砸粮仓和盐店,同时组织开展向地主“借粮”斗争,救济困难群众。

  组建临朐独立团整顿队伍清匪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1月,一直在外开展革命活动的高启云按照组织安排回到临朐筹备抗日武装,组建独立团。临朐县委对他的到来非常欢迎。在八路军鲁东游击队八支队的支持帮助下,临朐县委发动群众,收集武器,多方组织抗日武装力量,筹建了临朐独立团,确定李少寒(又名李常信)为独立团团长,高启云任政治部主任。独立团组建有三个中队,百余人,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在全县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8年底,由于环境恶化,临朐独立团随县委机关一起转移到沂水县悦庄。随着独立团的扩军,队伍成分开始复杂,人员思想比较混乱,尤其是收容的蒋峪区部分土匪中,有些人进入独立团后仍心存歹念。先是李献臣带领十多人,拐带十余支步枪逃跑,紧接着曾当过土匪中队长的张汉芬也暗地里策划逃跑。上级指示独立团采取果断措施,迅速下掉他们的武器,免除后患,由高启云具体负责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高启云带人召开秘密会议,部署了任务,趁夜将张汉芬部的全部武器收缴,张汉芬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除掉张汉芬后,高启云召集原张部人员训话,讲明党的政策,每人发给路费,遣散回家。接着对部队进行坚持抗战和加强纪律性教育,改由李仲恭任团长,高启云任政治委员。通过整顿,部队人数虽有所减少,但组织纯洁,人员精干,战斗力有所提高,为这支抗日武装的成长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驻扎悦庄期间,工作相对空闲,高启云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时事政治和文化,他带领举办文化俱乐部,排演话剧《烧田庄》。他们还开辟壁报栏,高启云带头为壁报写稿,有时写到深夜。在悦庄期间,虽然物质条件困乏,但大家满怀抗日救亡的热情,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1939年2月,因人事变动,上级将临朐独立团改编为中共淄博特委直属武装,对外称第四支队第二大队,原独立团人员大部编为第二大队第一中队。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