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记忆】滨海:现代海洋城华丽绽放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9 14:42:00
2010年4月,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拉开了滨海发展的新篇章。
潍坊沿海开发由来已久
潍坊沿海开发由来已久。
自炎帝时代,夙沙氏就在潍坊沿海煮海成盐,商代以来,盐成为当地主要产业,一直持续至今,贯穿整个中华盐文化的发展史。
抗日战争时期,潍坊滨海是连接胶东和清河、鲁中的交通要道——红色“渤海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潍坊滨海逐步发展起海洋捕捞、近海养殖、盐业生产等产业。
1958年国家计委批准投资4200万元扩建羊口盐场,标志着工业发展的开始。
1986年国务院和山东省政府决定由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在潍坊寿光市大家洼原盐生产基地建设一座年产60万吨纯碱的氨碱法大型纯碱厂。潍坊纯碱厂建厂标志着海洋化工产业逐步兴起。
1995年,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北部沿海开发战略,经国家批准盐、碱两大企业实行跨行业联合成立山东潍坊海洋化工集团总公司。1995年5月,潍坊市政府印发《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以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山东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以大家洼镇、潍坊纯碱厂和山东羊口盐场所属地为辖区,集农、工、贸、科技为一体的潍坊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履行一级政府职能的正县级行政管理单位,大力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水产养殖、商贸服务等产业。
2002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潍坊海洋化工高新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拉开了以高新技术开发海洋资源的序幕。滨海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为关键,依托资源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水产养殖、商贸服务等产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2年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2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约38.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84亿元,外贸出口额6173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9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833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递增,为滨海区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经济和工业基础。
加快北部沿海开发意义重大
加快北部沿海开发,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明确提出:要“加速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又提出:要进一步“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又带领国务院16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到天津考察和调研,对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
潍坊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围和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理应在加快开发建设中担当重任、大有作为、多作贡献。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步骤,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潍坊北部沿海地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突出的是:地域广阔,有2600多平方公里的重度盐碱地,可供开发和建设的空间很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卤水净储量58亿立方米,为全国之最,其他自然资像像油气、渔业也比较丰富;交通便捷,基本形成了水、陆兼备的综合运输体系;产业基础较好,盐及盐化工、水产及加工业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膨胀和拉长。总之,北部沿海地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宝地”,这在国内特别是沿海城市中是少有的。
搞北部沿海开发,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局部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单一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就一定能够培新的增长点,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潍坊的影响和地位。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可以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互动共赢。走好这步棋,不仅对于潍坊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山东半岛、乃至环渤海经济围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
当时,潍坊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对促进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国家严格控制土地的情况下,这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潍坊的希望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北部沿海开发,也像过去的其他机遇一样,稍纵即逝,谁认识早、行动快,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谁见事迟、步子慢,谁就必然被动落后。
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市委、市政府果断启动了新一轮沿海开发,并把开发定位在突出特色、聚集产业、建设新区上,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化工业和制造业上。
为加快北部沿海发展,2003年3月,中共潍坊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重点对潍坊北部地区进行开发,2004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05年7月,依托原寒亭区央子街道、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组建设立潍坊滨海项目区,作为沿海经济开发的重点区域,加快建设潍坊北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港台日韩资金技术聚集,承接化工产业和潍坊市区工业转移,全面启动了北部沿海新一轮开发。
2005年9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沿海经济开发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沿海经济开发的决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化工业这个重点,抓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两个关键,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新区的目标的“一二一”总体发展思路,重点推进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潍坊北部沿海开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开发建设道路。
现代海洋城华丽绽放
从过去的海洋化工产业起步,潍坊滨海已构筑起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产业,现代文旅、临港物流、职业教育等新兴产业顺势崛起的现代海洋化工优势产业集群。2020年11月,潍坊滨海现代海洋化工优势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榜单,也是唯一入选的现代海洋类产业集群。
潍坊滨海陆域面积678平方公里,曾经75%的是盐碱地,近40%为重度盐碱地,绿化成本是普通土地的4-10倍。面对盐碱严重、土薄地荒的不良发展形势,潍坊滨海开展生态绿化建设、盐碱地改造,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依靠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拼搏实干,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的样板之路。
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工程全面动工,作为实施绿化全覆盖的重点工程,通过治水增绿、借势造景,大幅提高了白浪河防洪安全等级,实现了景观新提升。曾经广袤荒芜的白浪河畔披上了花红柳青草绿的霓裳,成为一条贯穿南北的生态、文旅、经济轴带。2020年底,山东省首批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名单出炉,白浪河滨海段成功入选。
这只是潍坊滨海生态绿化的一个生动缩影。滨海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区,严格实施河长制,以盐碱地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坚持节水蓄水与防洪排涝并举,南北纵向实施白浪河、弥河等干流河道疏浚,东西横向开河引水,推进全流域治理,努力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之河,加快“水、绿、建筑”三个覆盖,构建海生态、河生态、城生态、园生态等多生态体系,实现全区“大绿化”、构建区域“大水面”、打造全域“大公园”,着力打造成集水网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于一体的生态典范。
修复好了生态,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潍坊滨海给出了答案:依托丰富“盐碱地”资源,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累积效益,做优特色盐碱地品牌农业,打造“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盐碱地+特色养殖业”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普惠民生,守住绿水青山、筑起金山银山。
昔日盐碱滩蝶变成美丽生态现代海洋城,潍坊滨海的“绿色奇迹”成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从“盐碱白”走向“生态绿”,滨海人不仅打造美丽家园,更书写了一部让人肃然起敬的奋斗史诗。
渤海的粼粼波光映照着这片沸腾的热土,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海洋城正如同一颗明珠,在莱州湾畔熠熠生辉。
一座让本地人骄傲自豪、外地人羡慕向往的现代海洋城跃然而出,而这份城市发展传奇还将著就哪些新篇章,值得我们期待。
作者:刘玉良 张树成/文 刘继田/图
责任编辑:李倩 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