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昌邑市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02 09:01:00

  ◎吕晓伟

  红色文化是党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为革命老区,昌邑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做了大量工作,在建设富含昌邑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领广大党员群众学思想、促凝聚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昌邑市对保护红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也还有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例如红色资源管理保护机制不够规范、红色文旅资源开发水平亟待提升、专业管理人才数量不足、红色资源开发缺乏长期规划等。

  为了更好开发和保护昌邑的红色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升。

  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借鉴先进地区建设经验,着眼长远,坚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不搞形式上的“高大上”,把建设重点放在内容开发、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软件”提升上,确保基地建设有特质、有品位。结合昌邑地区特色考虑建设“渤海红色文化公园”,将红色文化内容放到“渤海红色文化公园”的框架之下,努力将其打造成区域性红色文化公园。

  全力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依托昌邑重要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联整合、整体规划、集中打造,积极融入丝绸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生态康养线路、研学体验线路等精品路线,走出文旅融合的新路子。为提高红色资源利用率,营造集聚效应,增强党性教育效果,带动全市红色文旅产业迈上新台阶,将革命老区龙池镇与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等共同作为红色教育及党性支撑项目进行打造,建设研学教育平台,丰富完善党性教育。

  切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红色文化宣传推广

  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级牵头,镇街区和部门单位承担维修保护任务的工作机制,对资料收集整理、文物修缮、周边环境整治等进行细化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上级资金争取力度,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尽修。

  同时做好红色文化宣传推广文章。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常态宣传+专题报道+集中推广的宣传方式,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声音,注重在“创优”“扩面”上下功夫,组织讲解员、老干部、老党员、烈士后代等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宣讲红色故事。做好交流建设,举办文化节会、名人文化研讨会,创作戏曲、影视剧等文艺作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名人“走出来”,让民间传说更加“美丽动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继续组织开展好“大画潍坊、大写潍坊”等系列文化活动,扩大昌邑对外影响,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吸引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旅游展览、比赛等活动,利用高水平平台展示昌邑文化资源,宣传昌邑特产,提高昌邑知名度。

  进一步加强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加强完善政策资金保障机制。研究制定支持、扶持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事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探索采用“政府投一部分、企业捐一部分、社会赠一部分”的方式,建立昌邑红色文化基金,为红色文化的系统发展和长久运转提供资金保障。

  加强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红色文旅的相关人才的引进机制,为其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同时,加大对红色文化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昌邑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