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水剑 | 为博物馆纠错 如此“较真”值得点赞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5-05-16 10:17:03

为博物馆纠错 如此“较真”值得点赞

□本报评论员 薛静

  据红星新闻报道,5月6日,山西太原四十八中高一学生张斐翔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今年4月份,他游览太原博物馆瓷器展厅时,发现该馆收藏的多个瓷器标识出现错误或者不当。张斐翔将他发现的问题告知馆方后,馆方工作人员和他取得联系,并邀请他以及省文物专家共同来到太原博物馆,就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一名高中生,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纠错,而太原博物馆不仅不回避,反而及时改正错误。这场年轻人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也成就了文化传承的一段佳话。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许多人把逛博物馆作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的一种方式。但在参观过程中,受限于专业性、知识储备等因素,大众往往是文博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博物馆标注什么就学习什么,极少有人跟标注信息“较真”。

  张同学不是第一个向文博领域提出质疑意见的学生。此前,石家庄10岁男孩田佳沛游览西安碑林博物馆时发现碑文标注时间错误,内蒙古11岁女孩指出河北博物院《中山国主要战事》展板上关于“云中”和“九原”的注释有误,这些意见也得到了积极反馈。现在,很多学生已经突破了“外行看热闹”的阶段,开始向“内行看门道”方向努力。他们以实际行动,倒逼博物馆不断提升专业度,为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博物馆的回应,也被大众视为“专业人士和民间爱好者的良性互动”。作为专业性极强的机构,博物馆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生纠错”也给全社会上了一课,历史文化传承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更是知识转换成现实行动的能力;也不只是博物馆或者专业人员的责任,是每个普通人出于热爱、主动参与的精神活动。

  文物的传承保护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无论是权威机构还是民间爱好者,都是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环。期待有更多观众在博物馆接受泱泱中华文明的熏陶,进而成为文化建设的一分子,为推动文化传承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贡献一己之力。

责任编辑:刘小丽

一审:祝超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