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坊中华文化研学旅游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10 16:25:53

  1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中华文化研学旅游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路全东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   强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   帅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李玉俊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专职副书记
 

  潍坊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联合制定《加快推进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7)》相关情况如下⬇️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

  研学旅游是指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各类旅游者以学习求知为主要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进行的探索性、学习性专项旅游活动。经过最近10余年的蓬勃发展,研学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业新兴细分市场,参与主体已从狭义的中小学生扩展到包括学龄前儿童、大学生以及成年人、老年人等全生命周期群体,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市研学旅游发展基础扎实,尤其是在资源禀赋、城市品牌、区位交通三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十分突出。2024年,潍坊市通过强化示范引领、设计精品线路、研发精品课程等举措,加大优质研学产品供给,“中国研学名城”建设初见成效。推出了中国首条文物主题游径“东坡行旅”,《“非遗架起和平桥”国际研学课程》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全省共4项,“风筝研学旅游项目”在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文旅资源对接会上获评“旅游创新项目”,青州博物馆研学做法被省领导点赞转发,要求各地学习。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乘势而上加快中华文化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培植消费增长新引擎和旅游业发展重要增长极,制定了这一方案。

  二、方案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方案对未来几年全市研学旅游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行了明确,主要内容分为六个方面:

  一是着力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供给。从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营地)、站点,开发一批研学旅游精品课程,推出一批研学旅游特色线路,发展一批研学旅游新业态四个方面,对研学旅游产品供给进行了安排。特别是创新性地提出,发挥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优势,对内涵丰富、体验感好的研学旅游课程及产品给予版权认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研学旅游课程和产品原创,提振研学旅游机构的市场信心。同时,鼓励支持各相关行业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研学旅游新业态,营造研学旅游新业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二是积极开展学生研学实践。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是研学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固全市研学旅游“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方案重点从丰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支持农村儿童研学实践两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研学实践工作。特别是对困难学生群体研学实践进行了安排,如依托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开展“蒲公英”公益研学,惠及更多乡村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和困境儿童。

  三是加快培育研学旅游品牌。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是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这一项工作,主要从国内市场、境外市场两个方面,对大力拓展全市研学旅游市场进行了安排,尤其是充分利用免签政策,面向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客源地,开发潍坊特色研学旅游线路产品,吸引境外研学旅游客群。方案鲜明提出打造“行知潍坊”研学品牌,建立市县两级研学旅游品牌树,丰富“行知潍坊”研学品牌内涵,提升广大消费者对潍坊研学旅游的认同感、接受度。

  四是全面打造研学旅游发展平台。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有力发展平台支撑。如在资源共享方面,我们将立足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际和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等城市文化品牌优势,推动成立各种类型的研学旅游联盟。在研学旅游数字化方面,我们将积极构建功能完善的智慧化平台,丰富研学数字化产品,提升研学旅游体验感、便捷度。在研学旅游企业方面,我们将积极培育“领航型”研学旅游企业,打造支撑全市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平台。

  五是统筹建设研学旅游人才队伍。教育人、培养人是研学旅游的根本特征,因此对人才队伍要求十分严格。方案从建强研学旅游师资力量、抓实研学旅游从业培训、强化研学旅游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对培养高素质的研学旅游人才队伍作了安排部署。重点是有计划培养研学旅游导师、研学旅游管理指导师、研学旅游课程开发师三种专业人才,为全面提升我市研学旅游育人质量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是严格规范研学旅游市场秩序。安全规范的研学旅游市场,是广大游客和学生家长最为关切的诉求,也是我们主管部门的底线。方案从提升研学旅游标准化水平、研学旅游市场动态监管水平、研学旅游安全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着力强化研学旅游监管,提升突发情况应对能力,守牢研学旅游安全底线,营造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

  三、2025年研学旅游重点工作

  今年是落实方案要求的重要一年,潍坊市将围绕打造“中国研学名城”目标,突出顶层设计、产品线路、课程研发、人才培养、管理服务五大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中华文化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好潍坊赋能增势。重点办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编写《研学旅游课程开发指南》,建立全市研学旅游精品课程资源库,组织优质研学旅游课程评比,构建特色化、系统化、分众化的研学旅游课程体系。二是积极开展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探索形成一套有创新、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工作经验,切实提高优质研学旅游资源供给水平。三是针对每年的“七节两假”,策划专门的研学旅游活动,推出相应的研学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生参加“七节两假”研学旅游。四是制定专项推广策略,制作潍坊研学旅游宣传片、专题网页、研学旅游地图,大力宣传推介研学旅游资源和产品,提升潍坊研学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4年全市研学旅游工作情况

  2024年以来,潍坊市以建设“中国研学名城”为目标,把研学旅游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造“行知潍坊”研学品牌,研学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最为繁荣活跃的细分市场,是拉动旅游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家,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26家,市级基地97家、营地5家;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的研学市场主体10家,省级优秀研学课程39项;研学指导师、实践教育师、非遗传承人讲师、研学安全员等3570人;经营研学业务的旅行社54家,占全市旅行社总数的19%,其中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26家。

  一、树标杆建设示范点。在示范基地、营地基础上,发挥资源比较优势,选树一批研学旅游示范点,加速构建“以点带面、全域覆盖”的研学旅游目的地格局。目前,已启动农业文明、地质科普等10大类研学旅游示范点评选,现已评出首批非遗研学点27家、工业研学点20家,培育研学旅游核心吸引物,引领全市研学旅游深入开展。文华教育集团·三研基地、山东新锐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青州庙子镇乡村研学实践联盟3家单位获评山东精品旅游研学实践示范单位,占全省30%、数量全省第一。在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文旅资源对接会上,潍坊“2024风筝研学旅游项目”被评为“旅游创新项目”。暑期高密红高粱艺博园、艺术剧院吸引了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26所高校894名大学生体验非遗魅力,拉动消费380万元。截至2024年11月末,世界风筝公园已接待研学团队2890个、5.8万人次,实现营收830万元。青州坦博尔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营收120.2万元;云门酒业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营收38.6万元。

  二、抓特色研发精品课程。着力强化研学旅游教育功能,积极研发历史文化、生态农耕、多彩非遗、地质探索、智慧工业、红色革命、蓝色海洋七大类研学精品课程,培植研学旅游核心竞争力。将研学旅游纳入今年全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范畴,共立项课题15个,成功结项14个,为课程研发提供坚实理论支撑。推出了中国首条文物主题游径“东坡行旅”,《“非遗架起和平桥”国际研学课程》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是我省获评的四项创新案例之一。2024年以来,青州市博物馆推出状元学堂、青博研学体验中心、XR数字研学体验中心等多项研学新项目,共计开展研学活动400余场次,接待研学旅游人次24万,其中团队占比65%,实现研学、文创等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其做法被省领导点赞转发。歌尔Gcamp研学基地重点围绕团建课程,接待团队356个、1.67万人次,实现营收505.8万元。诸城常山永辉生态农场聚焦农耕和劳动主题,创新开发农耕研学课程《我是小小茶农》《大自然的色彩》《泥塑艺术家》等,共接待团队180个、3.4万人,实现营收101.2万元;其中外地团队63个、1.25万人,实现营收42万元。

  三、塑品牌强化宣传营销。着力加强研学旅游资源和线路产品的宣传营销,在大众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和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连续发布推文和视频,进一步扩大研学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青州市被列为全省中华文化研学旅游工作试点县。策划推出“何以潍坊”夏令营、遇见潍坊欢乐假期特色研学旅游活动,组织旅游形象大使开展专门推介,发布研学旅游特色线路,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研学旅游选择,特别是“多彩非遗研学之旅”“历史文化研学之旅”成为广大消费者首选。国家级非遗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同清华美院、山东大学等院校共建非遗实践基地、大师工作室,积极打造泥塑、扑灰年画、面塑、粮食画等非遗研学体验产品,2024年共接待研学旅游3.8万人次,实现营收248.7万元。市博物馆三馆游客参观人数共计2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3%;其中接待外地游客占比达73%,外地参观及研学团队400余个,带动文旅消费收入共计1200余万元。

  四、强能力培养研学导师人才。把研学旅游作为全市导游员、景区讲解员、非遗传承人、基地辅导员培训的重点内容,举办全市导游及研学指导师技能大赛,切实建强研学导师队伍。诸城与山东省职业教育·王煜琴名师工作室团队合作,共同开展研学旅游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潍坊统途旅行社通过大力培养研学专门人才,带动研学业务持续攀升,现有持证研学导师4人、持证教师2人、专业带队教官60人;今年共接待研学团队63个、1.9万人,其中市外团队16个、4552人,实现营收1157万元。我市2名选手获“晋冀鲁豫”四省革命文物优秀讲解大赛金奖,占全省一半、1名选手获全省第一。33条研学线路在第四届山东省研学旅游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中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在2024年第五届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设计大赛中,我市共有17个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个。
 


 

  大众日报记者:2024年以来,我们关注到潍坊市在推动研学旅游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能否请宣传部门的相关领导谈一下,下步潍坊市将如何统筹推进中华文化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路全东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寓教于游自古是备受推崇的教育手段,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中华文化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顶层规划设计。近年来,研学旅游持续火爆的同时,不可避免也会产生“成长的烦恼”。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委托企业、家长等各方责任,制定行业服务评价标准,包括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持续为研学群体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坚持研学旅游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与文旅、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基于文旅资源丰富、教育基础扎实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媒体合作与宣传推广优势,展示研学资源,推广研学产品,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研学旅游科学、持续、有序发展。

  三、加强媒体宣传推介。积极与各大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新闻报道、专题采访等方式,扩大潍坊市中华文化研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媒体等新媒体开展线上推广活动,展示潍坊研学旅游资源,推广研学旅游产品,全力打响“行知潍坊”研学旅游品牌,打造中国研学名城。

  山东商报记者:研学产品和线路是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否请文旅部门相关领导谈一下,我市在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点、富含教育价值的经典研学旅游线路方面的设想和打算。

  王帅答:为科学规划研学旅游线路提供点位支撑,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近期我们开展了首批研学旅游点申报工作,从全市范围内运营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性农业基地、非遗研习基地等具备承接研学旅游活动条件的实践场所中,推出历史人文、生态农耕、非遗体验、地质探索、智慧工业、红色革命、蓝色海洋、体育竞技、国防教育、综合实践共10大类、160余个研学旅游点,名单将于近日公布。

  我们在整合上述研学旅游点的基础上,相对应推出了“行知潍坊”10条研学旅游线路,即:岁月留痕·历史人文探秘行、农耕文化溯源·生态传承之旅、指尖非遗·匠心传承之旅、地质密码·自然奥秘解锁行、智慧制造·未来工厂体验行、革命之光·红色文化启智行、深蓝启航·海洋知识探索行、挑战极限·竞技体育探索之旅、钢铁防线·国防精神传承之旅、匠心筑梦·实践之行,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研学旅游选择。谢谢。

  中国山东网记者:每年的寒假和农历春节都是研学旅游的黄金期,请文旅部门介绍一下,我市为了活跃假日气氛,策划推出了哪些研学旅游活动,丰富广大市民和游客假日生活。

  李玉俊答:2024年以来,我们为丰富研学旅游市场供给,提升广大学生和游客参与研学旅游积极性和主动性,策划推出了“何以潍坊”夏令营、遇见潍坊欢乐假期等一系列特色研学旅游活动。全市各研学机构也相应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研学旅游活动,比如青州博物馆推出状元学堂、青博研学体验中心、XR数字研学体验中心等多项研学新项目,开展研学活动400余场次,接待研学旅游人次24万,实现研学、文创等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高密非遗体验活动,暑期吸引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26所高校894名大学生体验非遗魅力,拉动消费380万元。

  2025年春节假日即将临近,为了更好适应今年春节假日和寒假研学旅游市场需求,活跃假日研学旅游市场,我们策划举办了2025年冬游潍坊贺年会、欢欢喜喜过大年“行知潍坊”研学旅游系列活动,全市将陆续推出如奎文欢欢喜喜过大年金宝特色研学旅游、潍城花灯扮新年、“青州古韵今风·民俗雅韵”指尖上的年味与非遗技艺研学、高密“福韵万千”剪纸展、临朐滑雪冬令营等42项研学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和市民朋友们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深度体验潍坊文化的博大精深。欢迎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和广大游客充分利用春节假期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魅力。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