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办法》政策例行吹风会(文字实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27 15:09:00
8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办法》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英杰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新闻发言人
董 瑛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8月1日,市政府出台《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办法》(潍政办发〔2024〕5号)。下面,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办法》的具体情况:
一、《办法》的出台背景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今年3月18日,国务院印发《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通过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升级,可以有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塑造产业新动能、拓展市场新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也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标准化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2016年12月27日市政府出台《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暂行办法》(潍政办发〔2016〕16号),2019年4月1日修订印发《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办法》(潍政办发〔2019〕4号),《办法》有效期至2024年4月30日。为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标准创新活力,推进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今年,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办法》修订工作,于8月1日由市政府正式印发。
二、《办法》主要内容及相关工作情况
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分标准创新项目奖励和标准应用项目奖励两类,每年评审审定一次。标准创新项目分设一等、二等、三等;标准应用项目不分等级。具体内容如下:(1)标准创新项目:一等1个,奖励100万元;二等3个,分别奖励20万元;三等10个,分别奖励10万元。申报项目达不到评审标准时,奖励项目可空缺。项目的申报范围为实施2年以上(含2年)且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以及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2)标准应用项目包括: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奖励100万元,二等奖奖励50万元,三等奖奖励30万元;考核评估合格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奖励政策自2016年实施以来,全市奖励标准创新项目91项、标准应用项目65项,落实市级财政资金1725万元,项目涵盖机械、化工、建材、环保、纺织服装、农业以及社会治理等多个行业领域。以近三年为例,全市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总数分别是56项、88项和111项,市级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总数稳居全省首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办法》主要创新点
标准创新项目的设立是我市一项创新性工作,目前仍是省内唯一。该项奖励严格按照审查标准确定奖励项目,奖励项目的技术水平一等国际领先、二等国际先进、三等国内领先。2016年以来获奖的91项创新项目,涵盖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所有的标准类型,涉及机械、车辆、纺织、轻工、食品、农林等13个行业领域。通过奖励工作的开展,树立一批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典型,除此之外,市市场监管局着力三项举措,以激发更多企业的标准创新活力。一是培育了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聚焦前瞻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和未来技术的标准创新型企业29家。开展“标准助企”专项活动活动,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优化提升企业标准1678项,高标准助力产业升级发展。二是建设了一批标准创新平台。获批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化推广受制于国家标准缺失等问题;建成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化工、高端动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建设省级标准创新中心、战略性重点平台10个,以新型标准创新平台建设支撑科技创新标准成果转化。三是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标准。支持企业利用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等新型标准研发平台,强化标准要素资源整合和关键核心标准制定,建立研发与标准同步转化机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标准。例如,歌尔主导制定了我国声学领域首个国际标准《微型扬声器》。天瑞重工研制的企业标准《磁悬浮透平真空泵》,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广泛应用于水泥、化工、冶金、造纸、污水处理等多个行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商报记者: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标准应用项目的主要奖励范围是省级以上的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请介绍一下我市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在哪些领域取得突出成效?
董瑛答:标准化试点是指为了探新路,在特定领域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体系,实现对区域或组织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标准化实践活动。标准化示范是为了选树标杆,将某一领域标准化试点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创新成果等进行推广,得到广泛认可并起到典型引导的标准化实践活动。截止目前,我市争取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示范项目2项、省级示范3项,培育了昌邑环卫、青州公共自行车、寿光民生、高密社保等示范典型,项目领域基本上实现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服务业、工业和农业全覆盖。尤其是在农业农村领域,结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我们实施了特色项目培育工程,持续扩大乡村振兴领域标准化覆盖面,截至目前,获批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75项,覆盖了农产品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领域。“昌邑环卫”从国家级试点到示范,建立了一个标准复制的产业模式,经验做法固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进行推广,并开创了“中国标准”带动“中国服务”走出去的先河;潍坊青州先后建设了国家花卉高科技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潍坊安丘先后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标准化示范市、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提升工程、国家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以最严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有关经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潍坊寿光先后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蔬菜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以“人才+科技+专利”推进标准研发、以“种子+种植+物流”做强全产业标准、以“品牌+开放+交流”强化标准推广,引领蔬菜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辐射全国20多个省份,每年出口欧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蔬菜达200多万吨。
中国山东网记者:刚才在发布中提到,标准创新项目是我市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标准的技术水平是主要的评审指标,请问还有哪些影响因素,能否举例说明?
刘英杰答:标准创新项目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标准的技术水平,“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所以标准创新项目的设置就是为了评出高水平的标准,只有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的标准才能纳入奖励范围,达不到这个条件的奖励项目是可以空缺的。标准创新项目自2016年设立以来,一等项目设置1个,2020年、2023年空缺;三等项目设置10个,2021年、2022年各空缺2项,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确保标准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这也是标准创新项目设置的主要导向。另外,标准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是生态环保效益,也是标准创新项目衡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标准的制定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实施产生效益和价值。例如,豪迈机械制定的团体标准《巨型工程机械轮胎模具》,荣获标准创新奖一等奖,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相关技术打破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引领了中国轮胎模具行业技术的发展,占全球巨型工程机械轮胎模具产能的 7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 50%以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齐鲁晚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今年的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工作部署开展情况。
董瑛答:今年,我们完成了《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办法》的修订工作,8月1日由市政府印发出台,9月1日《办法》正式实施。《办法》出台以后,我们组织开展了政策解读培训会,着重对标准创新项目申请书填报、评审要点、现场答辩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标准创新应用项目的申报、推荐、评审、奖励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9月1日《办法》实施以后,我们将正式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标准创新项目的确定按照材料受理、材料评审、答辩、审定、征求意见、公示、公布八个环节开展,评审环节将通过政府采购由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组织开展,以确保专业性和公平性;标准应用项目的确定按照材料受理、审定、公示、公布四个环节开展,最终奖励项目由市政府公布。奖励项目确定以后,我们将总结典型案例,推广标杆企业经验做法,激发更多企业标准创新潜在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