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 | 唯有和平永绽芳华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1-31 15:56:00
“惟吾中华,文明耿光。五千岁月,风雨沧桑。九州海岱,平寿潍坊。地坤德厚,仁风浩荡……”2021年2月3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向全球宣布,潍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百余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庄严诵读“潍坊国际和平城市宣言”,潍坊以和平之名再添一张世界级城市文化名片。
时间奔流向前,和平理念润物无声。三年来,潍坊以获得国际和平城市为契机,以富含和平文化元素的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发展和平理念内涵,搭建起面向世界、辐射全球的和平文化宣传舞台,彰显出这座城市对和平的爱惜与珍视。
01
铭记历史
和平理念深入人心
在奎文区虞河路和鸢飞路之间的虞河南岸,绿林掩映中的几座欧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也是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所在地。百年前,外国人在此传教、施医、教学,所以称之为乐道院。
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资料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此建立集中营,关押了2000余名外国侨民,是当时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建立的最大的外侨集中营,是揭示侵华日军累累恶行的铁证。在侨民们被关押的时候,潍县百姓及周边抗日武装不惜牺牲生命救助集中营侨民,给予他们莫大的帮助,直到1945年8月,潍县集中营迎来解放。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
潍县集中营与遗存在世界各地的法西斯集中营遗址一样,都是人类伤痛的记忆,是揭露法西斯累累恶行的重要历史见证。它的存在和蕴含在其中的和平精神,可以教育世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牢记历史,珍惜和平,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在这里,潍县人民在同西方侨民共同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斗争中,淬炼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和平精神,将城市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世界记忆,在中西方人民守望相助的感人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仍旧熠熠生辉。
硝烟散尽是和平。作为一段珍贵历史的见证之地,潍坊更懂得和平来之不易,潍坊人民对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乐道广场《胜利·友谊》铸铜雕塑纪念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潍坊就依托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开展相关和平纪念活动,这也为2019年正式提出创建国际和平城市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新世纪,通过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潍县集中营解放70周年大会”“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牌暨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开馆仪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赴欧参战胜利百年纪念展暨坊子博物馆开馆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潍坊一次又一次实现了与世界和平力量的深度融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积极作用。
学生们参观《胜利·友谊》铸铜雕塑纪念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
百年乐道,风雨沧桑。如今,曾经见证着无限战争伤痛的集中营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乐道院旧址整体复原保护也取得显著成效,并逐步打造成为富有历史底蕴、反映时代精神、传承和平文化的教育示范基地,为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内景(资料图)
02
盘活资源
昔日旧址焕发新生
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潍坊这座城市仁爱宽厚、勇毅坚韧的精神特质。
在尊重和传承潍坊和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我市秉持以“和平”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全民愿景,将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坊子德日建筑群、大英烟公司旧址、二十里堡火车站、胶济铁路等富含和平文化元素的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纳入全市整体发展规划和建设布局。同时,将和平元素融入城市特色风貌,优化和平城市总体布局,推进和平广场、和平场馆等地标性建筑的建设,策划具有和平主题的特色人文旅游路线,研发和平主题文创产品,推动城市和平遗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城市和平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合,为和平城市建设注入新内涵和新动力。
大英烟公司旧址(资料图)
以1532文化产业园为例,奎文区把大英烟公司旧址纳入城市更新范围,创建城市工业文化会客厅。大英烟公司工业遗产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园区留存1917年建设的小洋楼2座、账房1座、烟叶复烤车间1座、储烟库2座以及其他百年建筑1.2万平方米,另有大型烟库4.2万平方米、办公楼4座以及长约6公里的地道群。在坚持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不变、坚守文物保护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英烟公司旧址的使用和运营管理。
目前,大英烟公司旧址在社会资本的运营管理下,以和平理念为本,以红色教育、研学实践等相关业态为重点,大力发展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通过现有历史建筑资源及优秀产业围合成环形空间,配合夜间经济,给游客以可赏、可游、可乐的高质量体验,实现了和平理念宣传与旅游新业态的深度融合。
坊子是近代山东城市中因为煤矿开采和铁路开通而形成的城镇,它有别于山东其他的开埠城市,该区域德日建筑群建筑风格统一、规模集中,体现了近代工矿城镇的特征。坊子德日建筑群建于1898年到1945年,集中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军事占领、经济掠夺、文化渗透、民族压迫等种种罪行。这些建筑群不但是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实物见证,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坊茨小镇(资料图)
为让坊茨小镇焕发新机,更好弘扬和平发展理念,我市抢抓省委、省政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启动实施坊茨小镇片区保护开发工作。该项目规划占地10.0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坊子站区铁路文化产业园,将坊茨小镇打造成为著名的产业消费活力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城市更新样板区,和平理念成为促发展的重要力量。
03
历久弥新
和平精神薪火相传
和平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期待与殷切向往。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和平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进一步擦亮、用好潍坊“国际和平城市”这一名片,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平台的作用,我市从和平资源保护利用、和平教育研究、和平建设合作、和平传播等方面继续深耕细作,实现多维度和平项目创建,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推动国内、国际和平建设。
《潍坊和平城市三部曲》及作者马道远(资料图)
《百年烟云》(资料图)
——拓展文化外延。围绕潍县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际和平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在孩子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出版了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大英烟公司、胶济铁路等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为题材的《潍坊和平城市三部曲》《百年烟云》等书籍,用新的视角展现潍坊国际和平城市金名片。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充分挖掘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潍坊城市和平遗产进行全域梳理,为和平教育活动开展和相关学术交流筑牢基础。
——借力重点载体。潍坊在加强相关遗产资源保护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建国际和平城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愿景,充分利用国际风筝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鲁台会、中国画节等重要节点和平台,广泛举行和平教育纪念活动,推进和平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同时,组建和平教育宣传队深入开展和平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营造全民热爱和平的氛围。
——拓展教育路径。在新时期,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新时代的主题,创建国际和平城市是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支撑。潍坊在继续充分保护、研究和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和平教育专家、团队的引进及和平城市创建先进经验的萃取,并通过推进和平教育进入潍坊各高校课堂及市民课堂、在潍坊学院等本地高校申请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等,进一步创新和平教育实践理念,开拓和平教育路径,提升了潍坊和平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厚度。
2023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暨《潍坊和平城市三部曲》《百年烟云》新书发布会活动上,国际志愿者及国际留学生代表共同敲响和平钟。(资料图)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有这样一句“和平宣言”。如今,潍坊持续擦亮“国际和平城市”名片,与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士携手,向国际社会传递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理念与决心,为助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积极贡献。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邵光耀 付凯/文 王晓光/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