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播迁外地 不忘桑梓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11-12 10:33:00

  

  同治《石首县志·侨寓传》记载的张伏源。

  同治《韶州府志》记载的高纲。

  历史上,因社会动乱、军事、经济等原因,人口迁徙频繁。从永嘉南渡到建炎南渡,直至清代移居关外的移民潮,大量高密先民迁居四方,他们对故乡念念不忘,各地方志记载颇多。有郑氏、孙氏等大族,也有高氏、薛氏等官宦家族;自清代以来,大量高密人迁居关外,东北方志亦多有记载。

  动荡朝代大族大量南迁

  各方志侨寓传不乏记载

  在明清方志人物传的编纂体例中,侨寓传是一项重要内容。侨寓传有的志书又作寓贤传、流寓传、寓籍传,主要记载寓居本地的外籍知名人士。历史上,高密人被外地方志列入侨寓者甚多。

  西晋末年的永嘉南渡,高密大族郑氏、孙氏等大量南迁。特别是今天江浙闽赣皖鄂湘粤等地的郑氏家族,很多是南渡高密郑氏后裔。如《平阳县志》引《郑处抑先生行状》云:“其先自高密迁闽之长溪赤岸,石晋时徙温之平阳宰清乡。”

  北宋靖康之变后,包括高密人在内的大量北方士族南渡过江。如高密人、翰林学士綦崇礼家族寓居浙江临海,后裔为宋元当地衣冠名族。《临海县志·人物传·流寓》载綦崇礼说:“建炎中,徙家临海。”

  元末大乱,士民流徙无常。同治《石首县志》侨寓传记载了高密人张伏源事迹:“张伏源,号崙泉,山东高密人,元末任石首学官,解组后卜居调弦南,今其地名秋千树。”乾隆《陈州府志·名宦传》记载祖籍高密的郑曜说:“郑曜,字叔昭,其先高密人,后徙邳州之宿迁,曜本元进士,尝为陈郡博,以兵乱流离复徙于陈。”

  雍正《故城县志》寓贤传记载了明初礼部侍郎、高密人仪智曾寓居故城一事,关于仪智寓居故城原因,其记载说:“少师文简公礼部尚书仪智,永乐辛丑其子鏄(tuán)谪居故城,公来依之,筑庵买田,数载卒,归葬高密。”仪鏄之子仪浩,亦随父居故城,后中举人,清修《故城县志》《河间府志》选举志列有仪浩之名,原因即此。

  民国《上海县志》卷十七流寓传记载祖籍高密的郑文焯说:“郑文焯,字小坡,号叔问,别号大鹤山人,高密人,襄苏抚幕前后十余年,时往来苏沪间。国变后闲居,杜门不问世事,行医鬻书以自给。”

  与高密临近的诸城、胶州等方志中亦多高密人寓居其地的记载。康熙《诸城县志》记载了寓居诸城的高密孝子任茂令。其记载说:“任茂令,高密人,寄籍县中。”道光《诸城县志·乔寓传》为王立性、宫去矜两位高密人立传。其记载王立性说:“王立性,字太初,高密人,乾隆元年进士,除娄县知县,旋告归。迁居邑之小峨嵋山下,好学能文,尤长于诗,选入《山左诗钞》。”记载宫去矜说:“宫去矜,字伯申,本高密人,布政使尔劝子,历官嘉兴府同知,晚年迁居诸城,工诗。”与寓贤传相对应的是外徙传,《增修胶志》外徙传则列有高密人潮州总兵薛受益、台湾总兵薛瓀父子传记。

  方志记载汉军籍高氏家族籍贯为高密

  以安徽巡抚高承爵、文渊阁大学士高其位、两江总督高其倬、汉军都统高其佩、兵部尚书高起为代表的汉军镶黄旗高氏,祖籍高密姜庄。其家族文武并茂,《清史稿》为其家族6人立传。其家族虽然隶属汉军籍,但不少地方志仍记载其是高密人。

  光绪《善化县志》直接记载长沙府知府高天爵是高密人:“高天爵,高密人,顺治中知长沙府,时讨李定国,综理军务,筹军饷,事集而兵民帖然,以父疾解组去,后守建昌,值闽乱,被执不屈死,谥忠烈。”雍正《湖广通志》载:“高天爵,字君宠,其先为山东高密县人,父尚义以从龙功世袭二等阿达哈哈番。”

  雍正《湖广通志》记载曾任湖广提督的高其位说:“高其位,字宜之,其先山东高密人,徙铁岭,家焉。父天爵,死耿逆之难,赠太仆寺卿,谥忠烈。”

  道光《苏州府志》为两江总督、江苏巡抚高其倬立传说:“高其倬,字章之,先世自高密迁铁岭。十八岁举于乡。十九岁登进士,入词林。”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高其倬传》则说:“高其倬,字章之,号芙沼,先世自高密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

  高其佩之子高纲对高密祖籍念念不忘,对外常称高密籍贯。同治《韶州府志》载:“高纲,高密人,《通志》作镶黄旗,(乾隆)二年任。”李斗《扬州画舫录》贺园题名有“高密高纲”。高纲为鲁之裕《式馨堂诗文集》、沈维材《樗庄诗文稿》作序时亦署高密籍贯。乾隆《翁源县志》收录徐廷栋《八泉义学碑记》:“乾隆四载仲冬,栋适署县篆,访谘政务,义学缺焉,郡宪高密高公檄催建设久矣。”文中的“高密高公”即指时任韶州知府高纲。

  大量高密人迁徙关外

  东北方志亦多有记载

  高密与关外,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情缘。特别是自清代以来,大量高密人迁居关外,东北方志亦多有记载。

  《旅大文献征存》记载祖籍高密的金州单氏事迹甚多。康熙年间,单永茂自高密迁居奉天金州厅,后裔居城东北望洋台前,后播迁单家屯等地,秉承高密先祖好文业儒之风,诗书传家,为金州名族。《旅大文献征存》载:“单文魁,清金州厅城东北望洋台前人,字宿瞻,号榆村,邑庠生,喜读书,别建精舍,高筑强墉,扃其门户,督令子孙传读其中,非年节禁令假归,数世子孙多以文学知名。”咸丰进士单象庚、邯郸知县单传及皆属此族。

  《安图县志》记载原籍高密的殷克俊家族。殷克俊,字杰臣,光绪末年迁居安图县西北两江口镇,当时四顾荒凉,蓬蒿满目,遂伐木筑室以家焉。安图设县后,殷克俊居处成为交通要道,其勤俭持家,做事老练,率家人设烧锅,开油坊,由此家业日盛,成为当地富商。《安图县志》记载:“家称富有,同族甚繁。”

  《梨树县志》为原籍高密的孙肃方立传:“孙肃方,字铭阁,山东高密人,光绪初年乞食于郭驿东董宅,遂假馆焉。先生学有根柢,文最刻露,颇利场屋,邑选拔生董柏楹、附生赵彙堂、董策三、邵元志及伊通秦汇东等皆其所造就也。”该志还收录孙肃方撰写的《重建城隍庙碑记》。民国《梨树县志》书名为祖籍高密的臧式毅题写。

  《通化县志》收录《高密侯氏家乘序》《侯氏世系谱序》《重修族谱序》。侯家外孙李镇华详细叙述高密侯家迁居沈阳经过:“余外祖家侯氏,于明洪武年间自江南怀(淮)安府迁高密,世居城东南乡堤东村。历代耕读为业,迄前清乾隆以来,科甲于以不绝。洪杨祸乱延及山东,外祖父始避难走关东,至沈阳业粮米行,获利甚厚,聘满洲望族柯公之长女为室,是余之外祖母也。”

  《铁岭县志》记载原籍高密姜庄的高天爵、高其位家族颇详,为高天爵、高其位、高其佩、高其倬立传。高天爵奉祀铁岭县忠义祠。该志同时记载其家族说:“按今小汎河、大小鲍家冈子等村尚有高氏后裔,其族甚繁。”

  《凤城县志·氏族》载:“崔氏,原籍山东高密县,康熙三十一年迁至县城东叆河屯,五十四年移居城街。”

  本期图片由李金科提供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