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示威反对军阀卖国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10-05 10:00:43
出席国民会议促成会的部分代表
《孙中山先生荣哀录》
孙中山病逝后,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疯狂镇压革命运动,路友于积极配合李大钊,在工人、学生中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游行示威,举行集会,公开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斗争。“五卅”惨案后,路友于起草《北京国民大会宣言》,又组织参与“关税自主运动”,负责电文拟稿修改。
成立“中山主义大同盟”
孙中山病逝参与治丧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恐慌和不安。他们一方面联合加紧镇压革命运动,另一方面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1925年,路友于邀邓飞黄、廖维藩、李冠洋、陈资一和李世军等人聚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山主义大同盟”,同企图破坏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路友于被选为大同盟负责人。组织成立后,还在报上发表了宣言和文章。
大同盟以其进步性和正义性吸引了北京的广大青年学生,不长时间就发展到400多人,革命活动也日渐活跃,许多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他们首当其冲。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唤醒了民众,鼓舞了斗志,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因病逝世。路友于参加了治丧处秘书股工作,与范体仁等负责治丧处的文电、函件处理。3月14日,路友于又任治丧处主稿。
3月19日,公祭当天,北京的中央公园(即现在的北京中山公园)人山人海,路友于执绋舁,引总理灵棺至中央公园停放。移灵西山碧云寺那天,路友于像是总指挥,跑内跑外,忙得满头大汗。
从孙中山病逝,路友于一直忙碌,来自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函电几乎都经他之手,他有条不紊的处理。治丧活动结束后,路友于主持编辑了《孙中山先生荣哀录》。
声援“五卅”惨案斗争
起草宣言坚决反帝
孙中山逝世后,政治局面错综复杂,路友于积极配合李大钊,在工人、学生中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游行示威,举行集会,公开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斗争。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市民于6月3日、10日、25日举行空前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路友于从会议筹备到召开始终积极参加,起草了《北京国民大会宣言》。
在召开国民大会的前两天,路友于受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委托,携带着宣言,到宣武门前铁厂21号槐庐找徐芝畦、李澄之、郝任夫、郝圣符等谈话,说明此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嘱咐同志们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并留下一部分大会宣言,叫他们游行时散发。
6月10日,在天安门前召开北京国民大会,通过了由路友于起草、李大钊审阅后的《北京国民大会宣言》,宣言最后郑重宣告:“自惨案发生后,举凡一切不平等条约,即失其效力。中国国民决不承认其束缚能力,本国政府即应本此民意执行。”这一庄严声明,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
组织参与“关税自主运动” 负责电文拟稿修改
1925年秋,路友于兼任北京大学教师,讲授市政学。当年秋,苏联成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为中国培养革命骨干力量。在军阀统治的北方,招生主要靠北京执行部推选。路友于通过李大钊、于树德,保送路孟凡、王绍文、高晶斋、赵仲容等10余人前往学习。
“五卅”运动后,全国性的反帝怒涛更加汹涌澎湃。为了反对段祺瑞执政府召开的关税特别会议,争取关税自主,1925年10月,路友于参加了由李大钊领导的“关税自主运动”。与此同时,他还参与组织“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国民大会”的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下,革命党人在北京成立了关税自主促进会,发动北京各大学教职员工和学生以及进步团体开展关税自主宣传的签名运动,并发出了警告参加关税特别会议代表书,号召解散关税会议。
路友于领导了这些活动,召开筹备会议,负责文电的拟稿和修改,还要参加集会和游行。“首都革命”出现高潮。1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第二院召开筹备会,出席者有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等30个团体代表,议决成立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筹备会,定于24日在天安门前召开示威大会。
路友于作为北京执行部和北京特别市党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这一会议的筹备与领导工作。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各界在天安门召开关税自主国民大会,在北京大学和师范大学两处集合。就在群众在北大第三院快要集合齐的时候,大批军警从大门外涌来,学生们急从后门冲了出去,很快又被军警围上,很多学生被军警打伤,路友于和于树德头部滴着鲜血,但还在指挥群众向外冲。
敌人的血腥镇压激怒了群众。天安门前接连举行几次更大的集会,特别是1925年11月29日,北京各团体在北京执行部领导下发动了一次推翻段祺瑞执政府的运动。数万名群众云集天安门广场,让人们真正看到了群众运动的威力。
“三一八”惨案中 指挥请愿群众撤退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进攻驻守天津大沽口的国民军。事后,日美驻京八国使团反咬一口,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和最后通牒。
北京的群众愤怒至极,3月17日,北京各团体代表在北京执行部领导下,来到国务院、外交部向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请愿书由路友于草拟,经李大钊修改。强烈要求执政府以强硬态度驳复八国通牒。未料到请愿代表被段祺瑞执政府卫队打伤,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义愤。
3月18日,北京学生、团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集会,要求段祺瑞执政府拒绝各帝国主义国家之最后通牒示威大会。李大钊在会上慷慨陈词、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他号召群众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打退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会后,李大钊、路友于组织带领数千名群众,组成声势浩大的请愿团,浩浩荡荡向铁狮子胡同的临时执政府挺进,学生、工人和市民整齐排列在执政府大门外广场,有两三人代表请愿群众进入大门,要求面见段祺瑞,但未能进入办公室,即被卫队逐出。
游行队伍左为工人队伍,右为学生队伍,在代表们退出执政府大门时,路友于站在左边石狮子台上,说了声“段执政不在”,同时有人叫喊要到段公馆去,一定要找到段祺瑞。话未说完,铁门枪声四起,段祺瑞执政府竟公然开枪屠杀,好几人相继中弹倒地,群众队伍乱了,仓皇躲避。
李大钊和路友于沉着指挥群众安全转移撤退,同时路友于又组织力量领取红十字会符号,在执政府门前营救受伤同胞。执政府门前,尸体枕藉,遍地是血,许多被害者的衣服、鞋子都被士兵劫去,景象十分凄惨。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
此次惨案造成47人死亡,200余人受伤。事后,路友于又去安葬死者,慰问伤者及遇难者家属,使遇难家属及受伤者深受感动和鼓舞。“三一八”惨案后,张作霖的奉军开进北京,“首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