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旅欧考察报告反响强烈(五)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8-28 16:27:53

王尽美作报告时所用的省立十中大教室

  1924年,经团中央局批准,青州成立特别支部,归团中央直辖。邓恩铭、王尽美等发表反帝文章。9月,王尽美再次到省立十中,向师生作旅欧考察报告,在十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曾在省立十中读书的阎康侯后来写文章回忆了那场激动人心、振聋发聩的报告。

  特别支部归团中央直辖 王尽美发文号召同胞战斗

  1924年6月,刘俊才从省立十中毕业;8月,王尽美、李殿龙写信通知刘俊才到济南去工作。刘俊才在中共济南地委任职,从此开启了职业革命的生涯。当年秋,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刘俊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8月,经团中央局批准,“山东青州成立特别支部,归中央直辖”,团青州支部易名为团青州特别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王元昌任团支部书记,赵文秀任组织委员,王良栋为宣传委员。支部仍设在十中,通讯代号为“昌化”。

  1924年8月5日,邓恩铭在《十日》第十三期上发表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之进展》一文中引用青州商学联合会废约运动宣言指出,“万恶的国际帝国主义者,在中国蛮横已极,肆无忌惮”,号召各界同胞“群起反抗,群起斗争,以图我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平等”,“共同推翻撕裂一切不平等条约”。

  8月25日,王尽美发表《山东反帝国主义大同盟》一文,号召爱国的同胞要联络“世界上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民族”,“一致与我们向帝国主义战斗”。

  1924年9月,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团青州特别支部领导成立了“青州非基督教大同盟”,开展反基督教斗争。

  9月7日,辛丑条约国耻纪念日,青州非基督教大同盟印发了反帝反基督教的小册子,指出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先锋,是迷惑麻醉青年的工具。

  讲述一战情况与苏联见闻 三百余人现场聆听

  1924年9月,王尽美再次到省立十中,在大教室内向师生作旅欧考察报告,听者达300多人,会议由王振千主持。

  曾在省立十中读书的阎康侯撰写回忆文章《欢迎王尽美先生——我在青州读书时期的几点回忆》,描述了报告现场的情况。“班长告诉我:今天晚上在教室内开欢迎王尽美先生大会,由王先生作由欧洲归来考察欧洲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的讲演,凡我校的同学、教职员工可自愿参加。晚饭后,同学们都陆续来了,挤了满满一个大教室。”

  在阎康侯的记忆里,王尽美讲了一个半钟头左右,其内容是:“欧洲大战规模大,时间长,劳民伤财,有许多人倒在血泊中,其结果出力最大、蒙受牺牲最大的是劳动工农大众,而在战争中发财、享受战后最大成果的是那些大老板、大资本家、大官僚政客,还是原先统治压迫人民的这一伙换成其另一伙。独有俄国的劳动人民于战争后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举行大革命,现在的俄国劳农政府是由俄国的劳动人民群众的代表组成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王尽美曾于1922年1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留苏考察学习近半年。在报告中王尽美历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大发战争横财的罪行;而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给广大青年学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王尽美的这次报告,使学生认识到唤起民众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的道理,在十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王振千简单地归纳说:“王先生的讲话很好,给我们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各班同学可组成小组学习讨论一番,后天召开小组长会,谈一下讨论情况。”

  王振千写作文阐述 盛赞尽美当代之英

  王振千在国文课上让学生以“欢迎王尽美先生”为题作文,又过了几天,王振千上课将批改的作文发给学生,并说他也写了一篇,读给学生们听。阎康侯只记得一些主要内容,开头几句是:“石破天惊,欧洲大战,星火燎原,全局乃变。”接着下面有三段“欢迎先生”:

  “欢迎先生,当代之英,奔走呼号,振聩启聋。”“欢迎先生,游欧归来,广布所见,开我眼界。”“欢迎先生,矢志民众,农民运动,劳工神圣,人民觉悟,革命成功(或精诚所至,世界大同)。”

  王振千在文中盛赞王尽美是“当代之英”。他在每段标题后都有一段阐述,阎康侯听后,感觉对王尽美的讲话印象更明确了。王振千又拿当时令人痛心的胶济铁路问题,进一步说明劳动人民战后还是受压迫的道理。

  阎康侯写道:“我们自己的土地,被强占了,我国战胜了,还要拿出巨款,赎回强盗所侵占的财产和主权,这真是岂有此理!现在胶济铁路收回了(青岛也收回了),劳动人民还是无权过问,还是本国的一些军阀、官僚、政客作为他们争权夺利、吸收民脂民膏的吸血管,所以民众不唤起,革命不成功,人民还是受苦,因此当前首要的一条是唤起民众,这也是我们听了王先生讲演的重要收获。”

  听了王尽美的讲演和王振千的一番阐述,学生们对欧洲大战的性质、结果和战后形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尤其对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些道理是学生们在一般历史、地理课上听不到的。

  对于王尽美的真实身份,阎康侯等学生们并不十分清楚,阎康侯“只认为王尽美是诸城人,现在游欧归来,通过同乡熟人王振千介绍才来校讲演的”。直至1925年冬天,阎康侯入党后,才知道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回国后,积极到处宣传,作唤起民众的工作,跑矿山,去工厂,下农村,鞠躬尽瘁,艰苦奋斗,终于积劳成疾,抱病而死。他的去世,简直是为党工作而累死的呀!实在可惜,又实在可敬。”王振千在文章中赞王尽美为“当代之英”,名副其实。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