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成风潍县人才辈出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8-06 09:37:10
张洪升与恩师王子平(右)
年轻时的张洪升,此动作名为独树盘根。
李兆宽(左)与恩师张洪升
八极拳在潍县发扬光大,名家辈出。颜景璋的徒弟们武艺高强,更讲武德,胥德中、崔云起、亓利军均身手不凡。潍坊武术行公认的第一高手张洪升在武术宗师王子平处系统规整了八极拳,有一次教训了七八个蛮横之人后名声大振,几日内来拜师的达百人。
颜景璋徒弟不乏优秀者 为人低调武艺各有所长
名师出高徒,颜景璋众多徒弟中,胥德中算是比较早的,他生于潍县撞钟院后街,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胥德中通情达理,虽得颜景璋八极拳的真传,但从不惹是生非。据传,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习武高手有心和胥德中交流,几次找到他都被婉拒,最后直接把胥德中堵在了家门口。胥德中怕二人过招惊扰家人,才与那位高手商定到城墙外比试。
讲好点到为止,谁知来人出手就是狠招,步步紧跟,朝着面门、胸口、裆部拳脚相加地打来,胥德中卖了一个破绽顺势一捋,一个大缠把那人放倒在地,并顺势把那人扶起,那高人收了锋芒,忙抱拳说:“胥师傅厉害,在下佩服。”
胥德中对挑衅者的大度,不得不令人敬重,这也是习武人应有的武德。
颜景璋的另外两个徒弟从年龄上来说是小字辈的,但身手不凡。一个是崔云起,学得一身好功夫,一套八极拳打得姿势舒展,刚劲有力,虎虎生风,还善使一对子午鸳鸯钺。崔云起处事低调,不事张扬,但在武行里有一定的影响力。
亓利军是颜景璋的小徒弟,师徒二人感情至深,亓利军为人爽直大方,武术造诣很深,遍访名师研讨武学,尤其跟省武术队转业来潍坊市京剧团的徐学义练就各种国家武术套路及器械。他现任潍坊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为推动潍坊地区的武术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洪升出手仗义执言 几天内拜师者达百人
潍坊武术行里公认的第一高手张洪升,出身普通家庭,对武术非常执着,他自小喜欢看京剧、听大鼓书,关云长、赵子龙、秦琼、窦尔敦等这些英雄人物一直牢牢印在脑海里,张洪升仰慕这些英雄的侠肝义胆,更希望能追随英雄的脚步。
自拜师李良君起,张洪升便很自律,自我加压,刻苦训练。后来,李良君推荐他去武术宗师王子平处,系统规整了八极拳(之前张洪升曾跟颜景璋学习过八极拳),更是如虎添翼。
1962年五一劳动节当天,张洪升仗义执言,教训了七八个蛮横无理的人后,名声大振,在当地传为佳话。几天时间里,前来拜师的有百人之多,众多徒弟中较为优秀的有许可尧、李兆宽,张春惠(潍坊跤王)、刘永和(刘小八)、曹树光(曹大宝)、刘江林、陈景惠、孙伯远、王文悦等,每一个在潍县城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相关链接
偶遇高手刘小八
性情中人话投机
1971年夏一个炎热的晚上,笔者在潍坊市人民公园假山西边一处平坦场地练拳,练得起劲时,从公园西围墙处走来三个彪形大汉,中间那位大汉光着上身,左胳膊搭着一件白色圆领衫。三人来到笔者跟前,见笔者练得正酣,领头的开口说:“练得还奇猛。”笔者见他有挑衅之意,来到三人面前问:“三位老师贵姓?”领头的说:“我姓刘,叫刘小八。”
笔者一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小八,年龄有二十六七岁的样子。他是张洪升的弟子,潍坊武行里无人不知,笔者对他和他的八极拳早有耳闻,没料到在这种场合见面。为缓解尴尬,笔者随口问他身边的人:“老师你贵姓?”他不屑一顾地扬起右手伸出大拇指说:“本人刘小七,在潍坊橡胶厂。”笔者赶紧道:“吆,你还是刘大哥的老兄。”“这错不了,有事上橡胶厂找我。”刘小七道。
刘小八,本名刘永和,因“刘小八”名气太大,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本名。他问笔者练的什么拳、在哪个单位工作、习武的老师是谁。在当时的处境下,笔者思虑再三,半真半假地告诉他,刚才习练的拳名叫地龙经,祖传的。其实,当年笔者初出茅庐,不知轻重,又难免有些虚荣心,为提高身价说了谎,此拳实为跟好友陈广生学的,陈广生在潍柴汽车队工作,他从潍柴技校毕业后分配到汽车队,而那时笔者在潍柴汽车队干装卸工,因而有此机缘。
刘小八便问:“你祖父是谁?”笔者说祖父叫高佃明,刘小八思虑会儿说:“听说过,老拳把式。”其实,笔者的祖父根本不是习武之人,若说老人家在潍坊有些名头的话,那是沾了他的买卖字号“高文香楼”的光——一提卖猪胰子的,老潍县人大多知道祖父高佃明的名号。
聊了近半个小时,大家很是愉快。起身时,刘小八非常友好地伸手和笔者握别:“不耽误你的工夫了,快练吧,我们去那边转转。”
都说刘小八逞强斗勇,没有对手,一言不合马上拳脚相见。传言不可尽信。自那晚偶遇后,笔者对他的印象却截然不同,刘小八不像传闻中的那样,他其实是一个有理性、讲义气的性情汉子,如果他真如传闻所言,那天晚上笔者就得挨顿胖揍。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