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水剑 | 将“双减”进行到底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7-26 14:53:03

将“双减”进行到底

□潍坊融媒评论员 丛秉政

  “双减”政策颁布实施以来,在教育领域和全社会引发极大关注。校外培训明显降温,校内服务有效提升,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正在逐步减轻,“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日前,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工作推进会暨“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将党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和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意见》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公布以来,教育部连续3年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总体来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双减”政策积极响应、严格执行,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学生校内布置的作业量明显减少,“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需要清醒地看到,“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仅仅靠有关部门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

  在与部分学生家长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双减”困扰最大的是孩子的父母。一方面学校在减负,另一方面家长看到孩子作业少甚至没有作业,产生焦虑情绪,自己买一些题库让孩子刷题,甚至千方百计找老师或者培训班补课,这样就形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不利于“双减”工作的开展。有家长反映,孩子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很快就初三了,担心孩子暑假里贪玩,自己工作忙,不能监督孩子学习,于是就给孩子报了个“衔接班”,强化提升一下孩子的学科水平。他觉得,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按“分”排位、择优录取的,如果成绩不够好,可能会失去上高中、读大学的机会,所以,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很焦虑,想方设法甚至“软硬兼施”让孩子去校外补课。类似想法的家长大有人在。

  其实,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向课堂要效益,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这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之道。暑假里对各学科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是必要的,但盲目报辅导班则大可不必。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共同成长的最佳时机。建议让孩子不玩或少玩电子游戏、少刷无聊视频、少看庸俗影视剧,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外书,开卷有益、启迪智慧、浸润心灵。同时,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实践探究活动,在游玩和实操中温故知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