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7-16 16:43:02
2023年4月,山东艺术表导演舞台高级研修班结业合影。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和繁荣传统戏曲,作品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院团虽面临着人才断档断代的困境,但他们依然坚守戏曲舞台,探索出人、出戏的路径,让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光彩,完成戏曲传承使命。
现状
人才面临“断档断代”危险
河南一院团的负责人曾调侃,“好女不嫁唱戏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秋麦二季回两次,掂回一堆脏衣裳”。这形容的是河南基层文艺院团的生存困境,映照的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遍问题。
就潍坊而言,20世纪90年代,潍坊市及安丘市、寿光市等京剧团曾招收学生送到中央戏曲学院、天津戏曲学院等代为培养,这批演员、演奏员坚持至今的都已是各团骨干。然而,自2012年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来,国有文艺院团几乎没进新人,各专业行当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乐队不完整,编剧人才亦面临“断档断代”的危险。民营文艺院团同样处境尴尬,受市场经营所限,进不来人,留不住人。
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无“角儿”不成戏,在目前的境遇下,要培养一个德艺双馨的戏曲名家,谈何容易。同时,戏曲演员的“传帮带”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起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完成“老带新”。
探索
做好戏曲人才培养这一课题
人才,尤其青年人才,是戏曲发展的活水。潍坊的文艺院团使出浑身解数,将培养戏曲人才作为戏曲传承发展的重大课题。
招收学员委托专业院校培养,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高密市组建的“高密茂腔少年班”,培养的陈福涛、张资昱等已成为剧团青年骨干;2017年,青州市艺术剧院招收一批学员送到青岛艺术学校培养,今年将毕业回团,为剧团注入新鲜血液。除此之外,潍坊市也会选派人才参加山东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研修班、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项目等,通过在职培训提升戏曲队伍专业水平。
构建层次结构科学合理、专业设置配套齐全的戏曲人才培养格局。高密市艺术剧院注重抓好戏曲人才梯队建设,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请茂腔老艺术家、专业老师进行业务讲座,为青年演员制定工作学习计划和演出、练功、培训计划,为青年演员加戏,定时进行业务考核;另一方面积极同山东省歌舞团、山东省柳剧团等上级业务部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本院的戏曲工作者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务性足的学习机会。
给年轻演员创造比赛机会和艺术实践平台,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戏曲艺术说到底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山东省地方小戏展演、潍坊市地方戏展演、潍坊市青年演员戏曲大赛等省市比赛为各院团的演员、演奏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比赛不断增加舞台经验,发现自身不足,打磨自身技艺。2014年以来,高密市艺术剧院积极组织演职员参加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截至目前已有30人获奖。而第九届“红梅大赛”,潍坊共13位演员、演奏员获奖,为历届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高密市艺术剧院、寿光市京剧艺术团各4人。
演员走进校园,普及戏曲知识,展示表演艺术,将戏曲“种”在校园。近几年,潍坊相关部门、院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孩子们对京剧、吕剧、茂腔等的兴趣爱好,同时从中发现好苗子。高密市艺术剧院则独辟蹊径,加强与高校交流合作,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近茂腔,爱上传统文化,通过茂腔了解高密;并与山东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专业对口高校对接,争取在艺术剧院挂牌建立实习基地,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让爱上高密和爱上茂腔的高校人才留下来。
扶持
建立创作基地培养编剧人才
除了“出人”,“出戏”也是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
潍坊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重点文艺作品选题策划和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奖励的九条措施(试行)》,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扶持奖励制度,对文艺创作生产前端扶持和后端奖励的标准、程序、方法等进行细化规范,科学设置奖项,合理调整标准,使评奖向重点项目、优秀作品和拔尖人才倾斜。“前段扶持+后端奖励”的方式激发了戏曲创作的热情。
针对戏剧创作人才匮乏的局面,潍坊市积极与省戏剧创作室沟通协商,在全国“小戏之乡”临朐县建立了“山东戏曲编剧人才培养基地”和“山东小戏创作实践基地”,并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在临朐县建立山东省艺术研究创作基地。依托这三个基地,每年组织举办戏剧编剧人才培训班,年均培养20名左右编剧人才,创作15-20个地方戏剧本,为基层文艺表演团体提供人才和作品支持,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据统计,全市72.5%的省级以上获奖作品在这三个基地创作产生。
出戏
精品力作讲好潍坊故事
潍坊深入挖掘茂腔、周姑戏、清音戏等地方戏曲艺术资源,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创作推出了22部有筋骨、有灵魂、有温度的大型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总数达到11个,资助资金总额近1000万元。
这些原创精品力作,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讲述了精彩的潍坊故事,满足了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分别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文华导演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等三项国家级文艺奖项,填补了潍坊市“文华奖”的空白。茂腔《失却的银婚》、吕剧《板桥县令》先后作为2018年、2019年全省唯一大戏晋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展现了山东基层戏曲院团风采。《失却的银婚》还应邀为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专场演出,入选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并被省委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教材在全省巡演。京剧《路向远方》、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板桥县令》、茂腔《红高粱》等作品获泰山文艺奖。京剧《陈少敏三请徐公》《头雁》、茂腔《党费》《王尽美》《初心永恒》、周姑戏《淌水崖》入选“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同时入选的还有音乐剧《渤海走廊》),生动诠释了潍坊是舞台艺术创作的高地。茂腔《初心永恒》、吕剧《板桥县令》2部大戏入选“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省优秀剧目展演。茂腔小戏《特别条件》,参加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演出2000余场次。
清音戏《老倔杠卖油》在首届“田汉杯”中国·响水小戏大赛中获季军,大型反腐现代周姑戏《重生》汇报演出……潍坊2023年依旧好戏不断。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
责任编辑:邢敏
潍坊日报社主办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020739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004号 新闻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4
新闻热线:0536-8196500 广告热线:0536-8196033 邮箱:newswf@126.com 潍坊国际风筝会
版权所有:潍坊日报社(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