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救助新模式 扎实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6-26 15:01:43
为深入推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落地落实,潍城区南关街道按照上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有关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实践,以区“潍众帮”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为框架,聚焦社会救助“一街一特色”品牌建设,创新打造“有南助你”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能力,整合资源力量,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建立业务能力提升机制,织细能力提升网。街道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社会救助申请“一次办好”。村(社区)全部设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站点,配备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发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救助帮办代办,利用“爱山东”APP实现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网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及时发现辖区内各类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救助。街道每年至少开展四次社会救助政策业务培训,民政专职工作人员、村居协理员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二是建立政策宣传机制,织广政策宣传网。积极宣传社会救助政策,通过发放明白纸、微信公众号、村居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明确申请条件,累计发放明白纸6000余份,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群众知晓率。
三是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织严审核保障网。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街办后,街道认真梳理社会救助办事指南,接好、接稳审批下放权限。在社会救助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社会救助申请及标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执行。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街道对新申请的救助对象入户核查,按照程序对各类救助对象进行公示,确保救助对象符合标准,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四是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织宽社会服务网。街办各部门协同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常态化机制,将救助工作从“被动式受理”变为“主动式服务”。强化数据比对,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通过比对医保、残联、教育、乡村振兴、人社、卫健等部门的数据,对排查出的疑似困难户、残疾人等逐一入户核实,将符合救助政策的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今年以来,已比对数据104余条,落实救助2人次。党建引领社会救助,街道推行的“小街道、大社区”工作法,让党员深入基层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打通急难群众救助的“最后一米”。统筹协调相关的社会救助资源,组织企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社工等为有需要的困难家庭提供心理咨询、人文关怀、照料护理等关爱服务。
下一步,南关街道将以党建引领社会救助的方式,继续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工作,通过转变“物质+服务”救助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更加精准的高水平服务,打造多层次救助体系,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精度。
责任编辑:周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