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天价粽”又开卖 监管也得“跟上”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6-21 16:51:02
“天价粽”又开卖 监管也得“跟上”
□潍坊融媒评论员 薛静
据新华社报道:端午节临近,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发现,“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天价”粽子现身市场,馅料名贵、包装奢华。为躲避监管,奢华粽子多由商超销售转向预约订制,由实物礼品变为虚拟礼券,并打价格“擦边球”搞组合销售。走访中,不少销售人员表示,高端粽子礼盒通常是“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十有八九都是用来送礼的”。
端午节免不了要吃粽子。粽子一个多少钱?或者说,在大众的认知中,一个粽子应该卖多少钱?可能大家觉得十元八元都算天价,毕竟糯米、粽叶原材料价格摆在那里,即便是加上人工成本,小小一个粽子,还能贵到哪去?
但现实就是超乎大众想象。随着“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奢华粽子现身市场,粽子身价也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一盒奢华粽子动辄上千元,里面只有十个八个粽子,折合每个过百元。然而这么贵的粽子,极少有拿来自己吃的。打开电商平台,很多“天价”粽子的评价赫然写着“买来送关系户和朋友”“领导很满意”。
作为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物,粽子本身有着极为质朴的寓意。借节日,亲朋好友相互走动,拎几个粽子,礼轻情意重,体现的是礼节和心意。但有些人非得把这个文化符号添上点别的意思,把粽子变成一个礼物筐,什么贵往里装什么。除了可做粽子食材的鲍鱼海参,礼盒里还装上了酒水茶叶,包装也愈发豪华,不搞到“买椟还珠”的地步决不罢休。要说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怕是没人相信。
也有人为“天价”粽子喊冤,有销售说明有需求,这是市场行为,只要符合公平自愿的市场原则,商家和消费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无权置喙。说真的,这句话有点侮辱大众智商了。“天价”粽子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食用吗?有多少人买来是为了自己家人和亲戚朋友品尝的?借着粽子的壳拉关系、走后门,“天价”粽子破坏的不仅是传统文化内涵,更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节日风气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政风的重要窗口。去年,国家多个部门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其用意不言而喻。与“天价”月饼相同,“天价”粽子也必须纳入监管范围。对于市场上炒作“天价”粽子、“打擦边球”的行为,相关部门要予以坚决查处,尽量把“天价”粽子引起的歪风邪气扼杀在萌芽阶段,绝不能让“天价”礼盒不良风气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商品尤其是节日商品包装标准,让商家无漏洞可钻。
节日是用来过的,食品是用来吃的。少些歪脑筋,多点真感情,让节日回归传统,让食品回归本义。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