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粮仓临浯历史悠久(四)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6-15 14:47:31
浯河故道。周爱华 摄
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沿浯河故道修渠引水。王玉芳 摄
浯河是景芝平原四条主要河流之一,也是安丘市境内的第二大河流。因浯河而得名的“临浯”具有悠久的历史。2600多年前的“堰浯入荆”工程使浯河的命运发生变化,而浯河沿岸的临浯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已成为安丘“粮仓”。
浯河滋润一方土地 临浯段称“运粮河”
“浯河古称浯水,人们在下游开渠灌田,又有上浯(河)下渠(河)之称,今已统称渠河。”《安丘县志》关于浯河的文字记载仅上溯到西汉时期。而齐国的“堰浯入荆”工程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滔滔浯水。
古浯河流经今临朐县蒋峪镇、沂水县圈里乡、富官庄乡,安丘市柘山镇、石埠子镇,诸城市石桥子镇,安丘市官庄镇,进入景芝临浯境内后,流经26个村庄,蜿蜒16公里,在芝泮村西北、伏留村西南方向,接纳了自西向东流来的洪沟河水,经景芝镇区向东北流去。
临浯段浯河当地人习惯称“运粮河”。它从东古河村、西古河村之间拐弯东北、流向西辛庄村南转弯向东,到兆家庄子村北东辛庄村南时又拐弯东北,然后经南林、北林两村之间,高家庄和石家埠两村之间,到苑家庄和西村之间继续东流,经过和平村南、贾岗村北流向东北,过套子村东向东流经院上、周家庄子、班岗三个村子的南边、鞠家庄村北然后向南,绕小河套村西南再向北到尧上东北、刘家庄和西笔墨、中笔墨、东笔墨村南向东南流向仉岗村北,而后又东北流向芝泮村,在村西拐弯向北流向伏留、景芝镇,到峡山区大孙孟一带与潍河汇流进入峡山水库,最终流入渤海。
“堰浯入荆”工程改变了大致平行的浯河和荆河两条河流的命运,原本拐弯流向东北的浯河,因为围堰分流使大部浯河水奔流东去,流经诸城市的都吉台、一溜城阳和相州汇入潍河。久而久之,渠河便成了主河道,形成了“夺荆入潍”的局面,荆河则成为了渠河的一条支流。因此,今天的浯河大部分河段已称渠河,原临浯境内的浯河故道也因水流渐小而慢慢萎缩,最后成为一条枯河,仅从芝泮、伏留段开始到景芝镇、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大孙孟村这一段仍称浯河。这或许就是人们习惯称东古河村、西古河村为“东枯河”“西枯河”的缘故吧。
在上世纪50年代,临浯人在浯河故道又来了一个逆行工程“堰渠入浯”——在西古河村前的古浯水堰上游约400米处渠河上修建了拦河坝,再沿浯河故道修渠,把渠河水又引向浯河故道,灌溉两岸粮田。上世纪80年代,该渠防渗用石头加固,使用并保存至今。
发现200余处古文化遗址 文化堆积深厚
先有浯河后有临浯,临浯与浯河唇齿相依。
关于临浯地名的来历,《安丘县志》记载:临浯村前运粮河是浯河故道,因濒临古浯河,故名临浯,有商、周时期文化遗址。临浯最早是一个村,后来成为乡镇驻地,发展成为建国、和平、西村三个行政村。“临浯”也曾是一个区、一个乡、一个公社、一个镇的代名词。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孙敬明著《潍水集》中《安丘考古述闻》一文说,渠河、浯河、汶河在县境内呈扇形分布,源远流长,最终均汇归于潍水,历经沧桑之变,在这些河流两岸形成了丰富的冲积台地。由于西南面泰沂山脉与北边渤海莱州湾口的交互作用,在此一带形成小的气候环境,空气温润,雨量充沛,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通过多次的文物普查,在此区域内发现了比较重要的古文化遗址200余处,其中以史前和商周时期的最具学术价值。尤可称道的是,分别在(安丘)县城东南的浯河流域和东北的潍河、汶河交汇处,发现了两处大型遗址群。浯河流域的遗址群以仉岗和芝泮为中心,周围有其他遗址几十处。其中,仉岗尧上遗址、东笔墨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周。2013年,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遗址大者数万平方米,小者数千平方米,文化堆积深厚,内涵丰富。有的遗址从史前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一直延续到商周时期。这些遗址与渠河对面的都吉台遗址、高密柏城镇前冢子头村的史前至汉代各时期遗迹相呼应,说明临浯(浯河)沿岸很早就有人类聚居生存。
临浯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被誉为三河五岸富饶地
资料记载,安丘解放前,除西朱耿、东古河、西古河3个村属安丘县外,其余30个村属诸城县第二区。1945年划淮安县属甘泉区,1947年建立临浯区,1950年改称潍安县第四区,1952年划为安丘县第十四区,1955年复称临浯区。1958年初撤区建临浯乡,同时将洪沟河以北划出,芝泮以西原属渠河区的村庄划入,同年9月与宋官疃乡合并成立临浯人民公社。1962年4月分为临浯、宋官疃两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公社建立临浯乡。1994年11月1日,撤乡设镇,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仉岗、芝泮、东笔墨、中笔墨、西笔墨、刘家庄、尧上、小河套、班岗、鞠家庄、周家庄子、大里岗、小里岗、油坊场、宋家里岗、丁家庄子、院上、套子、北林、东辛庄、西辛庄、南林、西古河、东古河、兆家庄子、小官路、西石埠、东石埠、建国、和平、西村、贾岗、苑家庄、高家庄、东朱耿、西朱耿、石家埠37个行政村。2007年9月,撤销临浯镇,并入景芝镇。
临浯东与景芝镇接壤,西与官庄镇毗邻,北与宋官疃镇以洪沟河为界,甘(泉)花(家岭)公路从境内穿过,乡镇政府驻地临浯,距县城23.5公里。
临浯地处浯河冲积平原,东临潍河,南隔渠河与诸城相望,渠河、浯河、洪沟河从西向东穿流全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安丘“粮仓”之称。素有“要吃干饭,临浯芝泮”的美誉。
当地有句话说得生动——“三河五岸富饶地”。“三河”指的是渠河、浯河和洪沟河,“五岸”指的是浯河两岸、洪沟河两岸和渠河北岸(渠河南岸属诸城),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是物阜民丰的好地方。三条河流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浯曾是安丘县的农业强镇,有过交售爱国粮人均全县第一的光荣历史,有过人均储蓄余额全县第二的排名;临浯人爱国重教,是向国家输送兵员和大中专学生较多的乡镇。
滔滔渠河东去,浯河几近消失,但临浯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还在,临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还在。临浯撤镇并入景芝后,原37个行政村划分为临东社区、临西社区和临北社区,三个社区在发展经济、乡村振兴等方面继续领先,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