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临时家庭成为红色据点(六)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4-01 21:55:51

赵文栋

  1930年,王全荣被省委派去抚顺,为了革命工作需要,她带着侄子与赵文栋、李爱民以及后来的杨一辰,组成了一个五人四姓的革命之“家”。他们的“家”实际为我党抚顺特支的秘密机关。

  五人组成革命家庭

  成为抚顺秘密机关

  1930年5月,原抚顺特支遭到破坏后,满洲省委派赵文栋(化名赵金山、张干民)到抚顺矿区发展党员重建党组织,由于党组织的扩大和斗争形势的需要,抚顺特支需要有个隐蔽机关,以便进行日常工作。但当时只有23岁的赵文栋还是单身,因日寇控制很严,单身汉不能单立户口。根据这一特殊情况,满洲省委决定在矿区建立一个“家”。

  1930年六七月间,省委根据王全荣的一贯表现,决定派她去抚顺安这个“家”。在抚顺特支的安排下,王全荣在抚顺发电所南面的杨柏河岸千金寨工人住宅区的一个院落里,租了两间西屋。王全荣带着侄子王扬德和赵文栋居住,彼此以叔嫂相称,侄子王扬德叫赵文栋叔。不久,省委又派18岁的李爱民到抚顺特支做青年工作,也住在这里。为了便于掩护,王全荣给李爱民改名赵发财,与赵文栋兄弟相称。

  后来,省委联络员杨一辰因为工作原因也需要经常到抚顺来,为了不引起怀疑,王全荣在邻里之间就说:“他(杨一辰)是赵发财的舅舅、俺的表兄弟。”就这样他们组成了像《红灯记》中李玉和家庭那样的一个五人四姓的革命家庭。

  在外人眼里,这是一户很普通的矿工家庭,其实这里是我党抚顺特支的秘密机关。在他们的巧妙配合下,这个“家”非常稳固,从未发生过问题,成为抚顺矿区的一个“红色”据点。

  “好二姐”一心为革命

  凭医术处好邻里关系

  赵文栋、李爱民白天到矿上一边做工,一边开展革命工作,发展党员,扩大组织,晚上就在家里召开会议。王全荣在这里名义上是这个家的主妇,实际上她担负着特支机关内部的生活安排、外来人员的安置、文件的保存、收藏和召开会议时的放哨掩护等工作。她白天忙着操持家务,晚上总是等同志们全部休息了,再四处仔细检查,认为确无疑点了才肯休息。抚顺特支的同志们都称赞她是一位不知劳累、一心为革命的好二姐。

  由于王全荣出色的工作,群众威望很高,抚顺矿区成立地下工会时,她被选为工会妇女委员。王全荣以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身份活动于矿工家属之间,凭借年轻时跟母亲学会的治小儿常见病的医术,常常自备药品,为邻居孩子治病,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赵大娘”“赵大嫂”。友好的邻里关系,为这个革命家庭奠定了安全的群众基础。王全荣以她的聪明机智和多年地下工作的丰富经验,为顺利开展抚顺矿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很大贡献。王全荣遇事镇静,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同志们的称赞,和她共事过的同志都称她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1932年,抚顺特支再次遭到破坏,王全荣被捕。她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一直说自己是家庭妇女,什么也不知道,没透露出半点实情,敌人查清她不是共产党员,又套不出半点口供,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将她释放。

  潍县解放回到家乡 参与救治伤员工作

  1948年4月,潍县解放。王全荣得知这一消息后,夜不能寐,怀着多年的思乡之情,回到了阔别20年的家乡茂子庄。王全荣回到家乡时已经60岁,她一不宣扬自己过去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二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凭着一种信念和一种精神,无怨无悔地以一个普通妇女的身份,投身到家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

  1948年秋,淮海战役即将开始,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为了加强对伤病员的及时抢救治疗,责成山东省军区设立后方野战医院。省军区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解放不久的潍坊特别市。1948年10月初,由1300多名医务人员、学生、民工志愿者参加的野战医院成立,名为“坊子临时医院”,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因为有着开诊所的医学基础,回到家乡后的王全荣,积极参加了“坊子临时医院”救护伤员的工作。

  在之后的土改、镇反、农村合作化等一系列运动中,王全荣都是积极分子。因此,在家乡人们的心目中,她享有很高的威信,曾当选为潍坊市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关链接

  赵文栋

  赵文栋(化名赵金山、张干民),1907出生,原临清县尖庄乡李圈(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1925年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加入国青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秋,受党组织派遣,赵文栋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毕业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委秘书长。192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为加强鲁西地区党的领导,开展农运工作,派他去聊城建立东昌(又称鲁西)县委。县委成立后,他任县委书记。1928年1月14日,东昌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山东省委关于组织暴动计划,发动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他遭到国民党通缉。同年3月,调到山东省委工作。同年4月底,鲁北特委成立,他任鲁北特委委员。5月,高唐谷官屯暴动失败后,返回山东省委工作。1929年5月,调往东北工作,历任满洲省委秘书、大连特支书记、满洲省委组织部代理部长、抚顺炭矿特支书记。1930年11月任抚顺县委书记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3年后出狱,与党组织失掉了联系。为生活所迫,在东北某地一警备所任书记员。

  1945年日军投降后,经党组织审查无问题,分配工作。先后在哈尔滨市、沈阳市、吉林省粮食厅(局)任副处长、处长等职。1983年,在吉林省粮食厅离休。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