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深受二弟影响逐渐醒悟(一)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4-01 14:58:00

茂子庄老村

茂子庄安置区新茂家园小区一角。

王全荣晚年留影。

  王全荣出生在潍县茂子庄一个富有的大家庭,姐妹里排行老二,人们习惯称她“王二姐”。在与蛮横婆家决裂后,王全荣回到娘家居住,不到30岁便掌管起这个大家庭。受二弟王全斌的影响,王全荣逐渐认识到只有闹革命才能彻底解除封建礼教的束缚。

  精明能干 掌管二十多人的大家庭

  茂子庄现属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后有一帽形土埠而取名帽子庄。后人取“帽”之谐音“茂”,而演变成茂子庄(寓意茂盛发达),沿用至今。茂子庄最早有王、胡、马、吕、谭、金、武、徐八个姓氏,相传金姓为坐地户,后不知迁往何处。按当时的姓氏家族居住的位置,曾有“前王后马中间胡、东吕西谭金武徐”之说。

  茂子庄现改称奎文经济开发区新茂社区,毗邻国家4A级景区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社区安宁平静,人人安居乐业。近年来,新茂社区积极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在社区办公楼内打造了红色文化长廊,编修了《茂子庄村志》,正在筹建红色茂子庄村史馆,全面呈现村庄的红色历史文化,让这里的人们牢牢铭记茂子庄过去的光辉岁月,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其中有一位为革命事业付出毕生精力的传奇女性,她就是被誉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王全荣。

  1888年,王全荣出生在茂子庄一个富有的大家庭。祖父是清朝成武县教谕,父亲早逝,母亲是一个善良的农家妇女。兄弟姐妹8人,按姐妹排行王全荣排老二,人们习惯称她“王二姐”。

  王全荣18岁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冲喜”嫁给城南崔家庄患有重病的苟姓男子,婚后没出百日丈夫就死了。蛮横的婆家却诬陷王全荣貌丑脚大(未裹脚)克死丈夫。王全荣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不再和婆家来往。回到娘家后的王全荣,逐渐萌生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想法。

  之后,王全荣一直在娘家居住,母亲看她聪明能干,就让她掌管有60亩土地、20多口人的大家庭。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从开支到大小事务,都由她说了算。作为旧社会的一名年轻妇女,能掌管好这么一个大家庭,说明王全荣精明强干,独立有主见。

  痛失亲人 二弟王全斌为革命献身

  说起王全荣,不得不提她的二弟王全斌,他的革命行动对王全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王全斌,又名王佑文,出生于1900年3月,自幼性情豪爽,富有正义感。青年时期参加过讨袁斗争。1925年,潍县开始建立党的组织,王全斌在庄龙甲的介绍下成为了早期共产党员、庄龙甲的得力助手。当年3月,毓华小学闹学潮,驱逐了反动校长刘剑华。不久王全斌担任毓华小学校长,使这所由英美烟公司开办的学校成了潍县党组织的立足点。

  1926年6月,王全斌任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7年冬任潍县县委委员兼城西南区委书记,1928年11月任高密县委书记,并与其他同志在高密、诸城、安丘三县交界地建立了“贫农会”,开展抗粮、抗捐、抗税、抢坡斗争。1928年12月2日,他在去济南参加省委扩大会议返回的列车上,被国民党特务认出不幸被捕,敌人把王全斌偷偷运到潍县城里,押在城隍庙内。

  在酷刑审讯中,敌人割下了王全斌的双耳,他大骂国民党反动派,高呼革命口号。敌人又割掉他的舌头,逼他写出潍县共产党员名单,他便写“共产党好,能救国救民”。愤怒的敌人剁掉了他的双手,他就用脚在地上写“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敌人气急败坏又将他的双脚砍下。在遭受酷刑之后,王全斌仍坚贞不屈,圆瞪双目,怒视敌人,凶残的敌人竟残忍地挖出了他的双眼。1929年1月9日凌晨,王全斌被敌人残害于潍县城荷花湾畔,英勇就义。

  受王全斌革命思想的影响,王全荣逐渐认识到只有闹革命才能彻底解除封建礼教的束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并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