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守墓母子认祖归宗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3-07 14:21:31

  道乡“三大坟”即为阎氏坟墓,其中一座埋葬的是顺治皇帝唯一的汉人贴身侍卫阎惟明。奔波千里来道乡为他守墓的阎元嫒母子被官府误抓,公公阎芹仓促之下认下了母子两人。

  传说“三婶子”貌美 曾为宫中舞剑老师

  刘统勋口中的“三婶子”是谁,为何能凭一己之力救下道乡?

  “三婶子”也姓阎,名叫阎元嫒。道乡的阎姓族人均为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迁移至此,而“三婶子”却是土生土长的陕西省米脂县人。

  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传说道乡的“三婶子”年轻时长得很美,道乡人只说在整个高密南乡找不出第二个。

  据阎方圣说,由他曾祖父阎培茵撰写的家谱上,有段有关“三婶子”的记述,说“三婶子”是清初顺治年间,皇宫从民间选美选中的秀女,后因其家传武艺高强且剑术超群,被顺治皇帝选为舞剑的老师。作为皇宫中的艺人,“三婶子”为什么会从禁闭森严的皇宫来到千里之外的道乡,这还要从道乡的“三大坟”说起。

  过去,在道乡的东岭上有三座规模较大的坟墓。在道乡,笔者的同龄人都知道也都见过,但谁也说不清坟里埋的是谁。

  这三座大坟各有说道,高密不同版本的县志上也有详载:靠东头那个最大,墓主名叫阎仲宙。阎方圣介绍,阎仲宙是道乡阎族由山西迁来后的三世祖。

  阎仲宙一生没有官职,但县志在善行栏目内介绍他“秉志公正,操行慈良,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乡邻有疑难事,得其一言无不立决”。可见其威望是相当高的。不过,若凭官职和身份,阎仲宙上不了县志,也得不到表彰。但高密县志不光对他有此记载,其身份和坟墓介绍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这或与他的儿子阎芹官职高有关。

  阎仲宙育有三子。长子阎藻,官至南京省(即现在的江苏省)祭酒;次子阎芹,为万历甲戌科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也是道乡阎姓家族历史上进士及第且官职最高的一位;三子阎兰,为太医院院判。三个儿子如此出类拔萃,县志把阎仲宙的坟墓排在第一也有道理。紧挨阎仲宙墓旁的另一大坟,墓主就是阎芹。

  携子守墓悼亡夫 坟前偶遇大伯哥

  “三大坟”还有一坟,其墓主是阎芹次子阎惟明。阎惟明死时才三十多岁,当时他是顺治皇帝唯一的汉人贴身侍卫,其死因朝廷一直没有公开,只派莱州房姓知府亲自护灵至道乡,并按官家规格选址造墓安葬。奇怪的是,在殡葬阎惟明的新坟前,为他守墓的不是他在道乡老家的原配夫人,而是位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年轻女人和一个不满周岁的小男孩。

  一听说有外地女子在为阎惟明守墓,阎芹长子阎惟信忙背着粪筐前去查看。阎惟信虽是阎芹的儿子,但不爱读书,据说在第一次参加乡试时,他哭着闹着死活不愿进考场,被爷爷阎仲宙踢了三脚。因此他考中秀才后,被人们戏称为“三脚秀才”。

  “三脚秀才”务农却是把好手,平时不管是赶集上店,还是探亲访友,总是“筐不离肩,手不离锨”。

  阎惟信来到东岭“三大坟”前,见其二弟阎惟明的新坟旁边,有人用白绫和松枝设了个简单的祭台,那白绫上有用血写的“痛悼夫君阎惟明”和“阎元嫒母子哭奠”等字样,祭台旁有一座用槐树枝和山草搭成的茅棚,还有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

  不一会儿,一名灰头土脸且披着麻衣重孝的年轻妇女,领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出茅棚,娘俩边跪在阎惟明墓前焚香烧纸,边念念叨叨地说着什么。但见娘俩为阎惟明祭奠完毕后,又拿着香纸走到阎芹墓旁时,阎惟信忙喊道:

  “这里不能烧……”阎惟信走上前:“这是我父亲的寿坟,他老人家还健在哩!”

  一听阎芹还活着,且明白眼前人是自己的大伯哥,那女人忙跪下磕头。谁知一声大哥还没喊出口,旁边便拥上一群清兵,不容分说架着女人,牵上马就走。

  “为啥随便抓人?”阎惟信气得浑身发抖,高声叫道:“本人是崇祯十三年正统秀才,不许你们非法胡来……”

  清兵见他身着长袍却背着粪筐,并且还留着拖腰长辫,与清政府早就颁布的剃头令不符,于是对他一阵拳打脚踢。见清兵架着女人和孩子、牵着马走进村北大庙,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阎惟信急忙走进茅棚,把女人所用之物和一把宝剑背在身上,临走又把一堆马屎装进粪筐,一切收拾停当,才急忙跑回家中向父亲阎芹报告。

  误被抓入关帝庙 阎芹着朝服营救

  此时的阎芹正在家中怄气。作为曾经明朝万历年间的四品大官,他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改朝换代。尽管清初统治者实行怀柔政策,对一些老实守法的明朝官员不但不予追究,且还按原职待遇发放服装和生活补贴,但阎芹对清政府的所作所为一直嗤之以鼻。不过,当他得知自己从未见面的儿媳和孙子被抓之后,再也顾不得老脸,忙让人剪了发,穿上清朝官服向北庙赶去。

  道乡村北有座古庙,过去叫天齐庙。该庙于清初重修,因阎芹写的《重修道乡关帝庙记》一文被刻成碑文并记载在县志上,于是道乡人又把天齐庙称为关帝庙。身着官服的阎芹进庙略一打听,方知庙内清兵抓来的女人也不光儿媳一人,还有一群尼姑。原来,自从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在青州被镇压后,其头领巾帼女豪唐赛儿又在安丘、高密一带,假扮尼姑组织起反清复明的白莲教,清政府为把白莲教徒一网打尽,派出大批清兵,到处搜捕尼姑和会骑马的女人,抓到后一律押到北京,统一审问。

  阎芹找到清兵头目问道:“为何把为我儿子守墓的儿媳妇和孙子抓来?”

  清兵头目见阎芹穿着四品大员朝服,不敢怠慢,忙解释说:“可能是因为那匹马……”“那马是我退职时从任上带回的坐骑!”阎芹说:“是为儿媳和孙子驼东西到坟上去的。”

  “误会,误会!”清兵头目连忙道歉,说:“实在是冒犯,还请老大人原谅啦。”

  “谢公爹救我!”恰在此时,阎元嫒也领着儿子走上前来。

  随后赶到的阎惟信见事情已经解决,忙到树下解开枣红大马,刚牵着欲走,又见马身后有堆屎蛋,结果在往粪筐捡装时,被枣红马狠狠踢了一脚。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