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融合+体验” 将弘扬传统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01-31 17:56:13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2016年7月以来,奎文区宝通街小学通过探究“融合+体验”的育人方式,将弘扬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017年,“孔子学堂”(编号265)在学校正式挂牌,成为奎文区首批挂牌学校之一,以此为契机,深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研究,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近年来,学校传统文化教学特色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其全方位育人的作用,结出累累硕果。

  环境育人 传文化精粹

  学校积极营造“浸润式”学习氛围,将传统文化内容覆盖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孔子像”、楼梯文化、连廊文化、创意美术园......这些显性文化以其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将学生带到可看可感的传统文化情境之中,充分发挥“一花一草藏世界”的作用。鼓风武韵大课间、葫芦烙画非遗社团、传统节日活动等常规活动,为学生亲身参与和感受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戏”入校园,“剧”润童心,学校一年一度的戏剧节、读书节推进了传统经典艺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同学们自己精心编排的《南辕北辙》《花木兰》《游子吟》《中华礼仪大讲堂》《珍贵的教科书》等节目,在市、区级艺术节、蓓蕾艺术节中进行展演,这些特色活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课程整合 品传统魅力

  学校坚持在体育、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学生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的感受和能力,创建具有宝通特色的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精神血脉中。学校在加强传统文化育人项目研究的同时,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整合,注重将传统文化教学与传统文化节日、德育实践活动相融合,丰富学生学业生活。这不仅是内容的整合、形式的变通,更是理念的践行、情感的渗透、方法的创新,促进传统文化育人有效落实。

  学习创新 促经典入心

  学校将传统文化育人项目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深入推进“融合+体验”特色教学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精心设计学生晨诵午写的练习内容,日积月累,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以快板为主要形式,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大课间千名学生快板表演《弟子规》的场面让人震撼。各种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经典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打造特色社团课程,将传统文化教育延展到学校教学的每个时段,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为同学们搭建拓展提升的平台。另外,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平台组织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学习强国、孔子网、为你读诗等APP,小荷朗诵、学校公众号等,引领学生接力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成长的快乐。

  砥砺前行 结文化硕果

  多年来,全体宝通人矢志不渝坚定前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学校承办潍坊市传统文化教学观摩研讨会,并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2019年,奎文区教体局将学校“融合+体验”的传统文化教学成果在全区推广;2020年,学校被评为“潍坊市硬笔书法示范学校”;2022年9月,学校在山东省“传统文化戏剧课程”联盟成果展示活动中分享传秀传统文化育人经验;2022年10月,在中国孔子基金会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网举办的论语诵读接力大会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中央电视台《传承的力量》栏目曾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伴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日益养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在“融合+体验”中更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了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学生表现突出,取得了优异成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宝通街小学将继续秉持传统文化的育人特色,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努力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好少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叶妮/文图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