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倔老头”和他的升旗仪式 ——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 祁泰龙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2-31 16:15:00

  2021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录制了“同升一面旗 共祝祖国好”节目,视频的主人公叫嵇旭春,是高密市井沟镇前店村人,也是我们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编外指导员”。为什么这么一个普通的升旗仪式会引来中央台的关注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倔老头”和他的升旗仪式的故事。

  今年87岁的嵇旭春已经在家里升了25年的旗。他的第一次升旗是在1997年,那年是他刚退休的第二个年头,香港回归,刚听到这个消息,他就和家里人商量,想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儿女们都劝他,“连咱们村的村委都没有旗杆,你升哪门子旗?别弄得让人家笑话!”没想到老人的倔劲儿上来了,“我不管,我一定要把旗升起来!”家里人知道犟不过他,就只能由着他,他去镇上的废品收购站买了两根钢管,找人焊成了一根10米长杆,又仔仔细细地上了好几遍油漆,这就是升旗的旗杆。有了旗杆,还得有国旗。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周围压根儿就没有卖国旗的,老人骑着自行车跑了县里四五趟,最后终于托同事的爱人从县百货大楼买来了一面五星红旗。那面红旗整整花了36块钱!这个价格老人的儿子至今还记忆尤新,当时,呼家庄集上的炉包一块钱4个,36块钱能买多少炉包?为了保证播放国歌的效果,普通的磁带他看不上眼,专门去买了台VCD,而且还亲自挑了光盘,弄了个音响放到院子里。终于可以升旗了!7月1日那天,嵇老师家要升旗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甚至连邻村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本来就不大的院子里塞得满满当当。就这样,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孩子们嘹亮的歌声,在全院乡亲地注视下,小院里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是老人第一次升旗,而这一升就是25年,这25年来,他风雨无阻,每逢“七一”“十一”或者“两会”召开这些重要的日子,他都要在院子里升国旗,光升旗的绳子就磨断了3根,国旗换了4面,不仅他升,他还要求家里人都得来看,哪怕现在他的孙子已经在潍坊定居,不来参加,他都得生气。

  今年七一的这次升旗,可能是他到现在升的最难的一次,今年6月份,之前从来没生过大病的老人得了心梗,吐血,腿肿的老粗,甚至眼睛都看不见了,就这样在医院里面待了20多天才开始好转。但老人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思绪也没有之前那么灵活,可即使是这样,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生病前定制的横幅,他不停的念叨“横幅做好了吗?得早点挂上去!”病还没养好,他就待不住了,他得回去,他还得升旗。老人的儿子很生气,你命都快没了,还光想着升旗,可是这个倔老头,儿女们实在没办法,只好把他接回了家。升国旗那天,天还下着蒙蒙细雨,地上有些湿滑,老人拖着还没有完全消肿的双腿,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慢地挪到旗杆前,系国旗的手法比较特殊,这件事他交给谁都不放心。老人眼睛不好,手也不太听使唤了,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弄了好久,他知道,自己身体已经越来越差,这升旗,升一次,就少一次。熟悉的国歌声中,大家静静地站在院子里,看着红旗再一次升起。前几天,我们还去看望老人,为他送去了崭新的红旗。和他聊天时,他说他觉得最可惜的是这场病花钱多了点,今年给党交的额外的党费可能得少点了,而这些年来他上缴的额外党费加起来已经有5万多了……临走的时候,我看着门口墙上挂的横幅,突然觉得格外鲜艳。

  我曾经问过嵇爷爷,是什么让他有了升旗的想法,而且这么多年把升旗仪式一直坚持了下来。老人对我说“香港被帝国主义占领,是中国共产党把他抢回来了,我要感谢共产党。”我想对于嵇爷爷以及经历过那段旧时代苦难岁月的人来说,“打倒帝国主义”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生跟党走”也不再只是一句誓言。这位曾经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年轻时可以在高密和诸城之间跑个来回的老人,他的一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紧跟我们的党一起奔跑。我希望我们年轻人也能像嵇爷爷一样在心里有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最后,如果有机会,也欢迎大家来我们高密见一见这位倔老头和他的升旗仪式。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