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聚力建设农业强市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2-29 14:13:34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农业也是每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12月29日,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部分委员围绕粮食规模化种植、优质高效农业、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出谋划策,大力提升我市现代农业水平,聚力建设农业强市。
牟灵磊委员
培育康养农业新业态
观点:康养农业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与康体养生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美丽乡村的优势逐渐凸显,为康养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目前面临发展理念不够创新、专业人才队伍紧缺、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困难。
建议:在大型农业园区、农业生产条件好的旅游景区周边,选择美丽乡村建设有基础、有特色的地方,通过新建、改扩建、引进高端康养项目或连锁机构等方式,集聚康养产业链上下游高端优质资源,尽早建立特色品牌形象。借鉴先进的适老化设计理念,以“康养农业小镇”为载体,打造“原住民+新住民+游客”新模式。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发挥农民在康养农业方面的助力作用,利用本土优势,形成合力,同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注重体现各自鲜明特色,做到与众不同、各美其美。拓宽参与渠道,引导物业、家政、医疗等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养老服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门人才。通过媒体强化宣传推介,使康养农业这种新业态不断衍生发展。
刘洪营委员
加强粮食规模化种植
观点:我市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三个模式”的诞生地,粮食规模化种植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农村耕地闲置、撂荒和非粮化现象,规模化种植区域不平衡、规模化种植主体单位不规范、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建议:按照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结合各地粮食产物种植传统,指导各县市区尽快完善粮食种植产业规划。制定粮食种植土地流转的指导价格,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制定出台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文件,规范粮食规模化种植企业准入条件,规范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行为。引导有条件的村集体或乡镇成立农业合作社,流转所辖区域的土地,深挖辖区闲置土地。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登记、备案和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权证“四到户”水平,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序推进。多听取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的反馈,基础设施项目向规模化种植地区倾斜;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鼓励规模生产主体投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徐宝刚委员
做大做强优质高效农业
观点:目前,潍坊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迈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但在做大做强节水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建议:加强雨洪资源的拦蓄调引,积极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持续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农作物精准化灌溉创造条件。持续推广普及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深化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广精准绿色植保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促进种植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形成新的“潍坊模式”。聚焦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建立新农人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高端共享品牌,通过新品种选育,种植过程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销售品牌化等方式,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
张清涛委员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观点: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持续高速发展,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总体平稳,但还存在着扶持政策待持续、融资贷款难保障、土地利用制约多等问题。
建议:张清涛委员联合昌邑委员活动组建议,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不断完善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发挥联农带农的中坚作用。市农业农村局梳理上级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打好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综合扶持政策“组合拳”,鼓励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更加重视信贷支持,为企业所需流动资金提供保障。引导龙头企业担当农业全产业链的“链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在水肥一体化等方面采用最新技术,提高龙头企业品牌发展能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 马宇琪 刘燕/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