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扑灰年画年味儿浓 指尖的情愫与传承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2-21 14:44: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2月18日,在高密市姜庄镇石家画堂里,非遗传承人石见亭及其妻子李爱玲正手持数支粗细不同的毛笔,蘸着各色国画颜料,细致地赶制着客户定制的扑灰年画作品《家堂》。

  “《家堂》是民间传统的扑灰年画作品,过年挂《家堂》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上边的空格要填上自己祖先的名字,意在让晚辈们慎终追远,不要忘本。”石见亭说。

  据了解,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独有的年画画种,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画时先用炭条打好草稿,然后用纸拓扑,一稿可拓扑数张,“扑灰”由此而得名。从烧炭条、起稿、画灰、打壳子、扑灰,到罩明油、耙胡须、刷边……制作一张扑灰年画至少要经历26道工艺流程,而《家堂》则多达56道工序,是工序最多的扑灰年画。

  采访过程中,石见亭多次提到扑灰年画的传承,一路走来,他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更加坚定,希望尽己之力,不断为这门老手艺注入新活力。石见亭不仅在年画选题创作上力求精致,同时,在结构上也力求贴切鲜活的时代主题,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让扑灰年画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国栋/文

  通讯员:李海涛 李婷婷/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