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特别平安线·122记者行”——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他们用脚步丈量平安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2-03 07:39:00

  从复杂的农村道路交通,到崎岖蜿蜒的山区小路,再到高低起伏、特殊路段上的国省道......在我市一些地区,那里没有早晚高峰的拥堵,没有车水马龙的道路,人烟稀少,交通安全管理形势严峻。但不论何种环境,总有一群人在日复一日地坚守,始终将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放在首位。他们背后不乏有令人感动、敬佩的故事。今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文明守法,平安回家”,在此之际,潍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潍坊日报社共同推出“特别平安线·122记者行”系列报道活动,关注这群默默守护在特别路段上的交警,体验他们别样的坚守。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农村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多样,分岔口、狭窄道、急转弯多,有些村庄紧靠国省道,来往车辆川流不息,加之个别村民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农村地区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薄弱环节。去年,昌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启动“红蓝守护”行动,聚焦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取得一定实效,这离不开交警日复一日的坚守。白天,他们排查驻巡重点路段;晚上,他们常态化车巡守护平安。闪烁的警灯,是那里最亮的星。11月18日,记者跟随昌邑交警大队柳疃中队民警的脚步,了解他们在农村道路上的那些故事。

  预防减少涉农交通事故

  护航农村经济发展

  上午8时,昌邑交警大队柳疃中队副中队长姜维民如往常一样开始巡逻工作,只见他轻车熟路地驾驶警车穿梭在辖区大街小巷。来到柳疃镇青阜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字样的牌面映入眼帘。姜维民告诉记者,柳疃镇的“青阜农业综合体”是一处面积覆盖十多万亩的“大粮仓”,已实现从播种到丰收全部机械化作业,虽然村民全部“脱产”,但交通安全方面的劝导与宣传却一刻也不能松懈。

  开展“一盔一带”行动。

  说话间,一名村民驾驶满载秸秆的电动三轮车向村内驶来,见他未佩戴头盔且车上的秸秆正左右摇晃,姜维民当即跑上前去。“你这一车秸秆把轮胎都压瘪了,稍不注意就可能翻车。头盔也没有戴,太危险了!”面对提醒,村民称是因为见路上车辆不多,一时大意。姜维民当即拿出一个头盔帮村民戴好,并嘱咐他一定要小心慢行。

  “青阜村完备的产业链让这里的交通环境发展迅速,对村民文明出行意识有了更高要求。”姜维民告诉记者,为让“一盔一带”行动在青阜村常态化开展,柳疃中队民警在巡逻途径青阜村时,会到村内进行检查劝导。

  交警在村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另外,柳疃中队还对辖区分岔口、狭窄道、急转弯等事故多发隐患路段进行排查整治,在农村集市、中小学校等重点部位加强警力驻巡,并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协调,预防、减少涉农交通事故发生,让青阜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也能成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样板村。

  道路两侧晾晒玉米

  他们日夜守护只为平安

  “当下巡逻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劝导在路边晾晒玉米的村民。”当天下午3时,民警邹伟光驾驶警车途径龙河路时,记者看到道路两侧铺满了玉米,零零散散的村民在一旁蹲守。期间,有不少车辆从此处经过。邹伟光告诉记者,因为最近天气阴多少晴,玉米晾晒周期变长,不仅给村民带来烦恼,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为村民农用三轮车张贴反光贴纸。

  “大娘,这么冷的天,快回家吧。”“白天在这看一会,放心不下啊!”“您这玉米晒得离马路中央太近了,我们得给您往里挪一挪。”简单交流过后,邹伟光与辅警吴志峰等人便着手将部分玉米归置到马路两边,并在玉米堆周围摆放警示标志,给电动三轮车周围张贴反光贴纸。“晒得差不多了就赶快往家拉,别堆积在路上,很危险!”临走时,邹伟光也不忘再嘱咐两句。

  路上,辅警孙永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柳疃镇徐家庄村的一位村民将自家玉米晾晒在潍河大桥堤坝一侧斜坡,未摆放反光标识。一日深夜,同村另一位村民驾驶摩托车途经此处时,未及时发现,导致车轮压在玉米上后发生事故。好在只是轻微擦伤,后双方达成调解。

  帮助晾晒玉米的村民张贴反光贴纸。

  “事故虽不严重,但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自那以后,柳疃中队民警便在白天巡逻途中,对晾晒玉米的路段进行常态化梳理,到晚间时段,再对其进行重点排查,对于未摆放警示标志的张贴反光贴纸,以此提醒过往人员车辆小心通行。

  “村民劳作不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确保他们不会因为路上的问题造成经济损失。”看着道路两侧晾晒的玉米,孙永生感叹道。

  交通信号灯傍晚故障

  日常工作充满“未知”

  当晚7时,邹伟光在途径309省道与灶朱路路口时,发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全部发生故障,路口处来往车流出现压车、拥堵现象。

  检修交通信号灯线路板。

  “我去路口指挥一下,你们去看看电闸!”邹伟光说罢便向路口走去,辅警亓光飞、陈世坤当即跑向一侧村庄内查看交通信号灯的电闸是否出现故障。试着断电重连后,故障也并未消除。邹伟光将问题上报,协调昌邑交警大队设施中队支援移动信号灯,并打开交通信号灯线路板进行检修,想着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交通。后在设施中队民警帮助下,交通信号灯故障被成功排除,道路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一直在路上,一直有未知的‘意外’。”邹伟光告诉记者,11月17日中午,他在巡逻途中突遇一辆轿车向警车急促鸣笛。原来,是有一村民在农作时手指不慎被农用收割机卷入,急需前往医院接受治理。事态紧急,邹伟光立即拉响警笛为其紧急开道,并不断喊话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避让,用时10分钟将伤者送到医院。

  夜间驾车巡逻。

  “虽然农村道路上的车不多,但我们不能有一丝懈怠。”望着眼前空旷的道路,邹伟光仍打着十二分精神。因为他清楚,如果出现情况,警车上闪烁的警灯就是村民的希望。

  从清晨,到深夜,昌邑交警大队柳疃中队民警、辅警巡逻在辖区各处,面对或人车稀少的村内道路、或车来车往的国省道,他们默默地坚守在农村道路上,在一件件小事中,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益阁/文图 李小龙/视频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