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老村拆迁,“记忆馆”为他们留住乡愁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1-29 14:09: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2018年、2019年的洪水灾害冲毁了寿光市营里镇的一些村庄房屋,2020年4月,寿光市启动了最大农村社区——道口社区迁建工程,2021年底,59栋40万平方米的居民楼拔地而起,道口社区十个村2700多户喜分新房,7300多名群众搬进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道口社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居民们参观社区鸟瞰图。

  为了方便服务群众,营里镇在道口社区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社群服务中心,其中在二楼建设了600平方米的乡村记忆馆。记忆馆共分为十村印记、走进历史、留住乡愁、匠心传承、时代步伐、魅力营里六部分。

社区居民参观记忆馆中的西黑豆腐坊。

  11月22日,记者在记忆馆看到,这里有秦始皇曾在此筑台望海的传说,也有孙膑庙等古迹再现。10个村的村志详实记载着一代代人的户口变迁,一段段“触摸乡村”视频资料,记录着道口人的生活和大事,一砖一瓦、袅袅炊烟,都是难以割舍的最美记忆。通过实景影像,再现村庄的各个角落,让十个村的村民仿佛回到故乡,再次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老村虽已拆除,但故乡的样子还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我们搬到新社区,住上了新楼房,以为老村只能保留在记忆中,现在,在记忆馆看到了我们村拆迁前的视频影像,我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都会感动地留泪。”陈家营村陈继河说道。

居民们参观记忆馆中的老物件。

  耧、犁、锄、镰、石磨、风箱,一件件农耕工具和家居老物件映入眼帘,再现了人们的乡愁和记忆。“这些老物件都是大家自发捐献的,有的老物件相当珍贵。”参与记忆馆筹建工作的志愿者、营里镇南单后村的单振鲁告诉记者。

  “匠心传承”部分主要展现营里镇手工业的悠久历史,有泥塑、葫芦雕刻、草编等工艺,“煮海为盐”部分介绍的是海盐发展,有“盐圣”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记录着营里镇在寿光海盐产业方面的重要地位。

  “拼搏是万千道口人刻在骨子里的时代基因。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这上面的先烈代表,都是道口人,多让孩子们来看看,让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搬迁村王河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延会边介绍红色群英谱边嘱咐参观的村民。

居民们参观记忆馆中的种粮大户丰收场景。

  乡村记忆馆里展示着建虾池、造盐田,上万人轰轰烈烈开发大寿北的场景,还有种粮大户喜获丰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画面。

  据单振鲁介绍,今年7月底,他听到筹建乡村记忆馆的消息后,心里非常激动,甘当志愿者,他搜集整理原始资料图片,撰写记忆馆需要的文字材料,制作各个拆迁村留念视频,利用自媒体公众号收集农村老物件,他无偿提供自己多年来拍摄的资料照片500多张和视频100G。为了拍摄一组有代表意义的照片,他顶着8月的烈日,一转就是一天,9月份,乡村记忆馆对外开放,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