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参创两所海校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11-28 17:04:01
1950年,安东海校一大队三中队合影
安东海校校徽
1949年五一后,“重庆号”全体成员奔赴安东,开始创建中国人民海军史上第一所学校,安东海军学校。建校伊始困难重重,全体官兵很快使学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开国大典中,安东海校40名官兵接受了检阅。不久后,徐力又参与到青岛海校的建设中去。
参与海军军服设计
全员奔赴安东海校
不久,根据中央指示,以“重庆号”为骨干,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海军学校,为人民海军培育骨干力量,此时江南、青岛还没有解放,旅顺大连尚且在苏联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海校暂定校址为安东,史称安东海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东北军区从辽西军区抽调了一批机关后勤干部和70多名炊事人员。同时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批军服也在加紧设计制作。为了解决军服用料,徐力曾两次去东北军区向伍修权参谋长请示。伍修权亲笔写了介绍信,让徐力到沈阳铁西区工业部第一仓库挑选做军服的布料。经研究,最后确定了使用两种米黄色的柞丝哔叽和柞丝华达呢制做工作服和常服,另外使用漂白线华达呢制做礼服。样式是双排扣的西服,还有衬衣、领带。上衣的铜扣是凸形空心的,图案是一个铁锚,外加边饰,是沈阳一家工厂用手工冲制而成。帽徽定为“八一”红星,后衬是带链的铁锚,全部用绒布和彩色金银线绣成,十分精美。可以说,徐力亲自参与到制作海军军服的工作中来,并为此付出极大心血。
1949年五一后,“重庆号”全体人员奔赴安东,开始了创建中国人民海军史上第一所学校的新生涯。校址在丹东市郊镇兴区,背负青山,面临鸭绿江。朝鲜新义州历历在目,景色秀丽。此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任邓兆祥为中国人民海军学校校长,张学思为副校长,朱军为政治委员。张学思是张学良的弟弟,当时担任东北政委会副主席职务。他于5月26日到校,当晚学校召开了欢迎大会,并请他讲话,他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今后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勉励大家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勇于改造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和技术水平。
官兵迎难而上建校 开国大典接受检阅
安东海校建校伊始,遇到不少困难。那时东北刚刚解放,国民党留下的是个破烂摊子,校舍分散在方圆几里的郊区。上千人的吃饭、住房、教室、运动场、仓库、交通工具、被服、器材、家具等等,样样亟待安排解决。尽管后勤供给困难重重,但校领导齐心协力,身先士卒,发动全体官兵学习,迎难而上。徐力也跟随大家一齐上阵,铲除野草,修筑道路,整饰房舍,开辟操场,很快使学校的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逐步研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很快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针对当时人员复杂、思想混乱的情况,安东海校认真贯彻东北局关于动员学习的指示,把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徐力更是勤奋好学,追求真理。休假日校图书馆座无虚席,书店里经常挤满了穿白礼服的海军官兵,官兵们从书中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革命理论和知识宝库如同明灯,指引着大家奔向新的前程,官兵们理解了许多以前不可理解的问题,重新估量了人生的价值,特别是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徐力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区别。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以邓兆祥为代表的安东海军学校40名士兵,也接受了检阅,这一荣誉,使得安东海校官兵备受鼓舞。1950年1月11日,经研究决定,安东海校迁往大连,组建大连海校,徐力和供给处的工作人员一同将粮食、被服、家具等装火车运往大连。
徐力所在的供给处和原来的管理科合并成立供管科,下设三个股:管理、财政、供给。当时的徐力被分配到葫芦岛参与执行打捞和修复“重庆号”的任务,后因打捞修复工作推迟,8月初又奉命回到安东干训队,不久后随队伍到青岛建设海军训练学校。
解决房屋不足问题
生活训练走向正规
初到青岛,一切尚未就绪,吃、住都很不便,不少干部、学员只能睡地铺、随地就餐,但大家情绪很高,没有人抱怨叫苦。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开始了建立海军青岛舰艇学院的新生活。新学员入校,均须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文化考试,合格者则留,不合格者送回原单位,以保证学员素质。
为解决教室、饭厅的不足的问题,徐力去飞机场交涉,将美国建造的活动房屋30余座拆运回学校安装起来,总算解了燃眉之急。当时,徐力担任粮秣股副股长,面临的后勤供应任务十分繁重,因住所分散,人员复杂,供应标准又多种多样,曾先后招聘了多名炊事人员,建立了十几个伙食单位,还陆续办起了乳牛场、理发室、洗衣房、豆腐房、浴池、修鞋点等。同时还挖建了菜窖,贮藏蔬菜,徐力派人到胶东各县购买生猪,尽力安排好学校人员的生活。当时的菜金标准很低。如:8月驻军大灶菜金标准,每人每天为825元,而当时小米每斤790元,实际上每人一天的菜金只是一斤多小米钱,很难安排伙食。为了保证学员的营养,顺利完成任务,徐力请示当时的肖劲光司令员,将学员伙食改为中灶待遇,其余人员都是大灶标准。徐力等人不畏困难,最终顺利实现保障目标。
1950年国庆节后,徐力带领供给处统一发放了冬季服装。学员一律发蓝呢子海军服,机关人员发蓝布棉军服,从此结束了学校人员服装混杂、颜色多样的历史。在军训操法、礼节上也将不同制式作了统一的规定。这样,使大家的服装、训练等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目睹这一切,徐力内心非常高兴。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