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遭受不公国内消息被封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11-28 16:25:26


重庆号巡洋舰交接仪式。(资料图片)

郑天锡

  游览和学习途中,一股国耻感挥之不去。博物馆中有许多被掠夺的中国文物,最令徐力感到愤怒的是“国旗受辱”事件,还有一些英国士兵也因蔑视中国士兵双方发生打斗。1947年9月16日,徐力作为军需人员先行登上“曙光号”。1948年5月19日,在朴茨茅斯港的码头上,中英双方举行赠舰交接仪式。

  博物馆陈列众多祖国文物

  尽管在英国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但在游览和学习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事情,令徐力等人感到了刺痛,一股国耻感如同海洋中的幽灵一般,挥之不去。

  在普利茅斯港的英国皇家海军训练营中,徐力等人多次进行阅兵式的操练,在高大的操练大厅中,徐力看到了被英国军队掠夺来的战利品:清朝制作的铜炮、铁炮和清军军旗。在大不列颠博物馆中,每层楼梯的拐角处都矗立着中国历代制造的高逾人身的铜钟。一整层楼都展览着用不同手段从中国掠夺的数不胜数、价值连城的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包括古老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牙雕、名家字画等精品,还有部分历代帝王的玉玺。这些原属于祖国的文物,堂而皇之地陈列在此供人观赏,每逢游览至此,徐力内心悲愤不已。

  此外,在英国学习期间,令徐力等人极为愤怒的就是“国旗受辱”事件。英国皇家海军训练营举行年度拳击比赛时,中国水兵陈鸿源、王继挺、陈柏敏等发现赛场上挂满各国的国旗,唯独没有中国国旗。他们不解之时,意外地看到有面中国国旗,正被一名英国校级军官裁判蹂躏在脚下。三名水兵怒火填胸,当着贵宾席上一些高级军官的面,群起质问裁判为何侮辱中国国旗,迫使英国人把国旗拣起叠好。在众目注视之下三名水兵持旗走出拳击场。这一行动立刻在留英的国民党海军学员中激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国旗受辱”的罢课浪潮,有人提出全体回国,甚至还拒绝在舰上升起英国国旗,迫使英国不得不迅速派出基地的准将司令,登上荣誉号,向全体中国海军郑重道歉。

  中国士兵遭受不公正处罚

  在徐力看来,二战后的中国虽然位列五强之一,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中国人仍被瞧不起。在英国有社会地位的人是不愿到“唐人街”华侨聚居地去的,更由于当时英国人民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缺乏了解,徐力等人上岸时经常遇到一些询问“你是日本人吗”“你为什么没有辫子”“中国妇女都是缠足的吗”,在不少英国人心里,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形象。

  即便在“荣誉号”上也出现了一些英国士兵因蔑视中国士兵而发生争执甚至打斗的事件,最后败诉的往往是中国士兵。而败诉士兵都要按照英国皇家海军法规处罚。处罚花样很多,如:苦役、罚薪、停假、禁闭等等。以“苦役”为例,也颇别出心裁,包括冲洗甲板、除铁锈、刷油泥、打扫厕所、持枪在舰上跑步等。还有“摆地摊”,方法是在执法军官的监督下,被罚士兵把个人四季军服全部拿到甲板上铺开,再一件一件叠好摆放整齐。打开再叠好,叠好再打开,无休止地重复操作,直到执法军官叫停为止。有不少对现实不满、敢于反抗的中国水兵受到上述处罚。目睹这一切的徐力愤恨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舰上实习生活虽很紧张,但是精神上的空虚仍折磨着每个有中国心的青年。特别是有关国内局势的消息一直受到官方严密封锁,加上众说纷纭,更令人心绪烦乱。偶尔有人从“唐人街”捎回几张过期的中文报纸,大家都争相传阅,从字里行间推测国内形势的变化。徐力寄给国内亲友的信件,有的石沉大海,有的辗转数月又原件退回,这更使人心情焦躁。

  尽管当时国民党政府高级将领卫立煌登临荣誉号,向在英学习的全体海军官兵进行慰问,却仍然不能解脱去国怀乡的忧思。

  先登上曙光号工作

  临别互为和平祈愿

  1947年9月16日,徐力作为军需人员离开“荣誉号”,先行登上“曙光号”。“曙光号”于1936年9月20日建成于考尔兹茅斯船坞,1937年编入英国本土舰队。二战期间,它在挪威海面参与战斗,1940年被选为英海军部长爵士爱德华·埃文斯的旗舰。它参加追击纳粹德国主力战舰“卑斯麦号”之役。此后去地中海,以马耳他为基地,驰骋海上,与德、意法西斯作战,屡建功勋。敌人称它为“银色的幽灵”。它最值得骄傲的是参加西西里登陆战,帮助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攻取都伦,接受意大利海军投降,削弱了爱琴海一带德军守备力量。在二战中它充分发挥了威力,创建了先后击沉敌巡洋舰1艘、驱逐舰10艘、扫雷艇3艘、登陆艇7艘、商船21艘,重创驱逐舰9艘的赫赫战功。至于它的性能、装备,当时也堪称一流,舰艇上的炮更是威力强大,令人震撼。置身于舰艇之上,徐力怀着急切的心情,迅速投入了工作。

  1948年5月19日,在朴茨茅斯码头上,中英双方举行赠舰交接仪式。英方军政界人士包括海军司令福拉塞上将、朴茨茅斯市市长、基地司令,中方有当时驻英大使郑天锡和海陆空军武官。英方赠舰包括一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前者被命名为“重庆号”,意在纪念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而后者被命名为“灵甫号”,意在表彰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我军击毙的张灵甫。

  回国之际,徐力与朝夕相处的英国军需官告别,互赠了纪念品之后,一位年长的军需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过去日本人曾来英国学习海军,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却在远东向英国海军进攻,使我们受到损失。这样学生打先生的事,希望你们今后不要重演。”徐力则考虑了一下回答道:“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海军曾侵犯过中国领土,给中国人民造成很多苦难,也希望今后别再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件。”英国军需官听后,紧握徐力双手,说:“但愿中英两国永远不发生战争。”最后两人依依惜别。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