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多年归葬故里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11-07 16:26:52
《清实录》关于赐薛受益祭葬的记载
《增修胶志》收录的薛受益传记
康熙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丑时,一代名将薛受益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康熙皇帝得到奏报后,“深加惋惜,谕礼臣拟恤典上之”。由于广东与薛受益故乡高密有数千里之遥,中途又颇多变故,结果迁延十余年其灵柩才得以归葬故里。
灵柩暂厝滕县多年 康熙南巡在此短暂停留
薛受益病卒于广东时,其长子薛士杰当时已被弹劾罢任直隶张家口游击,回居家乡,闻父病卒,匆忙南下数千里奔丧,“哀慽之余,殚力经营”。
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朝廷赐祭葬,命祀忠义祠。但薛受益的灵柩并没有在当年回葬故乡,在广东停留近两年。直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薛士杰才奉母屠夫人率诸弟正式启程,扶棺北归山东。
虽然清代史料中没有提及薛受益之母范夫人何时归葬故乡高密,但从薛受益在任守制,在其母卒后一年即故去的事实来看,范夫人的灵柩应该也是同时被护送还乡。
薛士杰一行舟车数千里,沿运河北上抵达山东滕县(今滕州)境内,时值山东发生大饥荒,瘟疫横行,民不聊生,不便营葬。康熙《高密县志》记载了当时高密的惨状:“大饥,人相食,斗粟银一两。民乏食,草根树皮无遗,死者相籍于道。夏大疫,村落尽墟。”薛士杰无奈将其父棺柩暂厝滕县新庄,奉母暂居滕县。
康熙四十四年(1705)二月,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沿运河南下,在峄县桥头村、韩庄闸等地短暂停留。薛士杰与母亲屠太夫人前往迎驾。康熙皇帝“询问良久”,薛士杰“备陈始末”,康熙皇帝“感公(指薛受益)之战功且爱士杰才,特擢侍卫,出入内廷”。
但薛士杰时刻未忘父棺未葬,康熙四十五年(1706)冬,薛士杰呈请回乡葬父,康熙皇帝本来已经答应给假。但康熙四十六年(1707)春值康熙第六次南巡,薛士杰奉命随行护驾,葬父一事又被搁置。此次南巡,康熙皇帝曾在薛受益灵柩暂置的滕县新庄桥短暂停留。康熙皇帝对薛士杰甚为器重,自杭州北还时,“尤爱之,特擢镇江参将”。此后,薛士杰长期在外为官,累官处州镇总兵、左都督,进阶从一品。
康熙五十七年(1718)秋,功成名就的薛士杰再次请假北还安葬父亲,得到康熙皇帝应允。薛士杰自浙江处州北归滕县,当年十月二十八日自滕县启程归故乡高密,同年冬葬父于故乡高密薛家老庄东北。
此时离薛受益去世,已过了整整16年。由于薛受益棺柩曾长期在今天的滕州停置,薛家子弟遂在滕州居住。
康熙六十一年(1722),薛士杰病卒,雍正元年(1723)三月赐祭葬,他没有归葬故乡,而是葬于今天滕州境内薛国古城北门外三里,现遗迹尚存。
道光《滕县志》记载了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初十所赐薛士杰诰命部分文字:“谟猷克壮,才艺兼优,早执锐以披坚,久司军旅,乃建牙而仗节,遂总云麾。”并载祭文云:“性行纯良,才能称职。”
薛士杰之子薛瀚亦居滕州,因此清修《文安县志》记载:“薛瀚,荫生,滕县人,康熙五十八年任霸州游击。”但清修《滕县志》不载薛瀚之名,清修《高密县志》《文登县志》及《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史料皆记载薛瀚为高密人。
御史为撰墓志铭文 近两千言叙述薛公事迹
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宦名流、文人雅士去世以后,其子孙往往邀请名家撰写墓志铭,以宣扬先人生平功德。薛受益归葬父亲的同时,遣人远赴京师,请薛家亲戚、时任河南道掌印御史徐树庸为其父撰写墓志铭文。徐树庸以“与公姻娅也,知公莫若余,其敢以不文辞”,遂以“家姻眷世弟”的身份为撰墓志铭文,并请宛平籍探花、时任通政使司左通政的黄叔琳篆写墓志盖。
徐树庸,字去矜,江苏昆山人,文华殿大学士徐元文堂侄,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由知县累升河南道掌印监察御史。徐树庸所撰铭文洋洋洒洒近两千言,用激扬酣畅的笔墨记叙了薛受益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和孝母爱兵的感人事迹。铭文云:“薛之姓氏,世称河东。公今有家近于岱宗,祖德闻母以节显。五代元戎,古今实鲜。黄河在望,泰山在前。山河带砺,瓜瓞绵绵。”并赞誉薛家:“公四世俱邀钦命,长君士杰身膺大镇,五代一品,荣矣!显矣!”
墓园规模宏大
如今已被平毁
薛受益墓原在薛家老庄东北,规模宏大。墓前原有石碑,碑文曰:“皇清诰授荣禄大夫薛受益之墓。”碑前设有石供桌。墓侧另有两座石碑,一为谕祭碑,一乃薛受益妻刘氏、屠氏一品夫人诰命碑。
谕祭碑文记载,由时任山东按察司副使、登莱青道、河南商丘人吴颐主持祭祀。祭文云:“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薛受益行性纯良,才能称职,方冀遐龄,忽而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葬,以慰幽魂。”
诰命碑文称颂薛受益说:“谋猷可壮,材艺兼优,早执锐以批坚,久司军旅,乃建牙而仗节,遂总戎麾。”
对其妻刘夫人的诰命文云:“毓质名闺,作嫔右族。恪恭当室,率礼法于珩璜;黾勉相夫,树勋名于闺幄。特颁令典,俾阐徽音。”
薛受益墓前原有肃穆庄重的神道,列有翁仲、石马等。墓周古柏郁郁,四时以少劳礼祭祀。清代诗人单为拯《过薛公受益墓》云:“功比泰山峻,名分沧海长。勤王金甲胄,报国血衣裳。碣篆残风雨,松鳞老雪霜。一抔黄土在,凭吊意苍凉。”
上世纪50年代,薛受益墓被平毁,残碑断碣今天早已无处寻觅。薛受益遗像、所留衣甲原存其后裔高密南关凤翥堂薛钧处,今天也早已不存。当时朝廷曾赏赐薛受益两处牧马场,一在高密东北,邻近平度,有土地二十余顷;一在薛家老庄北,近二十余亩。
《灵山卫志》记载,薛受益当时奉旨入灵山卫籍。因此《胶州志》《增修胶志》亦收录薛受益、薛瓀父子传记,并载有薛受益家族世袭情况。
1913年薛兆瀛《薛氏族谱序》云:“八世祖受益以武略奋迹,康熙帝以其勤劳皇家厥有成绩,终钦赐谕祭葬,定职世袭游击,又钦命吾薛氏入灵山卫籍。”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