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多方混战炮火中降生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10-09 16:18:00

青州旗城

左泉画作《芦雁》

  青州旗城满族“十大公馆”之一的李氏原本富裕兴旺,在军阀混战中遭遇抢劫,逐渐败落。李凤琪作为家族的第四代头一个男孩,祖父起乳名叫“砧子”,预感到他命运多舛,一生坎坷,对他寄予厚望。

  满族李氏历经兴衰

  祖父俭朴痴迷书画

  青州满族驻防旗城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工程浩大,历时三年,建成后八旗军队偕眷进驻兵民1.5万人,军费与饷银从北京支取,不准满族出旗和经商,不参与地方政事,是一支八方驰援的野战军。辛亥革命时期,旗城全体官兵拥护共和,青州地方报请省继续保留原部队。张宗昌继任山东军务督办后,把驻防军队从马步联军改编为步兵团,副都统吴延年为团长。

  这一时期,八旗兵民生活艰难,逐渐解禁,可出城谋生,经商置产。有的做外官回乡定居、有的投资办厂、有的行医任教,南阳城出现了所谓满族“十大公馆”,李氏家族是其中之一。

  李凤琪曾祖父兄弟三人,两人战死在抵抗外侮的疆场上。排行老三的美庵世袭先人俸禄和抚恤,开禁后在南北二城经商成为名门大户。到李凤琪祖父一代,兄弟两人,兄名玉川,曾任济南四品黄河道;弟名左泉(李凤琪祖父),是画家。兄弟分家后,左泉在卞家庄有土地,北城和南城的北关各有一座店铺,卧牛城还有银号“义祥成”。

  左泉生活俭朴,不喜经商,不善理财,崇尚满族的古俗和书画。他的《芦雁》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再者他心地善良,旗城粮饷匮乏,很多人贫病交加,凡上门求助他皆慷慨相赠。据碑刻记载,云门山修庙他曾多次捐资赞助。族人说他痴迷书画不重敛财,他一笑置之,作画落款时盖上两枚闲章“学吃亏”“一片冰心”,以表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志。

  军阀混战八旗解体 李凤琪生于危难

  1928年4月,北伐军进入济南,张宗昌北逃,日本人制造五三惨案占领济南,把胶济铁路据为己有,强制铁路沿线政权机构撤出三十里,益都县政府迁往闵家庄,青州南城成了真空地带。此后杂牌军麇集,有县民团、汉奸警备队和从土匪起家的窦宝璋等各占一方,闹得南阳城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原济南城防司令朱潘藻(寿光人),带着残兵三百余人回到寿光,但野心不死,仍想霸占一方,拉拢旗兵团长吴延年与其攻打南城。吴延年也想扩大势力范围,率兵参与其中,多人劝阻,吴延年执意不听。1929年12月26日,双方激烈交火。朱潘藻率兵攻打南城北门,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吴延年攻打西门失利,带兵撤回北城,全城官兵一致倒吴。吴延年自知树敌太多,前途无望,随即下野出走。吴延年走后北城无人主事,一盘散沙,人人厌战;另外粮饷断绝,前途无望,希望放下武器另找出路。窦宝璋趁机率众冲入城内,焚烧都统府并且抢劫了一些商店,八旗组织随之解体。

  双方交战这天夜里,李凤琪的曾祖母重病卧床,听到枪炮声,问发生了什么事,家人说过年了放鞭炮,老人摇摇头不信。就在此时李凤琪降生了,因为是家族第四代的头一个男孩,家人到老太太床前报喜,老人家仍摇头不信。曾祖母在悲观绝望中辞世,他在苦难中降生。

  当时,李家南北二城的商店,在战乱中也被抢劫一空;旗城满族人纷纷逃往青岛和济南。李凤琪的祖父预感到孙子的未来将遇到种种坎坷与苦难,为他取乳名叫“砧子”(锻打铁品的工具——铁砧),期望他经得起重锤的敲打磨砺。后来李凤琪命运多舛,九死一生,果然被先人言中了。

  父亲早亡子承厚望 战乱中艰难度日

  李凤琪的母亲吴慧芳,是旗城最末一代协领吴松恒的女儿。早年吴松恒把她送到旗城“女子学堂”读书,她嫁到李家后有了孩子,便辍学做家务,生了一儿两女。八旗解体后家境每况愈下,吴慧芳的丈夫李德志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因家庭衰败患了抑郁症,医治无效不幸身亡。年仅29岁的吴慧芳从此领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这个日渐败落的家庭苦苦挣扎。

  爷爷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李凤琪六岁便上学读书,每逢过年,爷爷都写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教育孙子要忠厚做人,勤奋读书。

  而姥爷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八旗组织解体后,李凤琪的姥爷吴松恒跟着子女和大批青州满族去了青岛。李凤琪七岁那年,母亲带他去青岛看望姥爷和姥姥。吴松恒有一子六女,大部分在青岛的日本纱厂做工或给大户人家当佣人。其中五个女儿的丈夫有的战场牺牲,有的过劳致死,有的因病去世,有的闹罢工被日本人追捕潜逃,下落不明。

  当时正逢七七事变,青岛爆发了抗日示威大游行。日本在青岛的工厂全部关闭,侨民同时撤走,军舰封锁了青岛海面,大战迫在眉睫。在青岛的青州满族为避战乱,纷纷扶老携幼逃回家乡,青州北城人口骤然增加,大部分人既无资财又无土地,更无职业可谋,陷入极端贫困。

  这年冬天,吴松恒和儿子不堪生活折磨,相继病逝,原本有五个寡妇的吴氏家族又添了两个寡妇。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