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翁忆评】李德壎:笔走龙蛇 临风含露——于希宁的写意花卉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9-28 17:01:08
于希宁是我国当代卓越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在各个艺术阶段的创作,以及他九十多年的艺术人生,构成了颇具研究价值的艺术个案。为进一步发掘用好于希宁艺术资源,擦亮潍坊名人“名片”,我们精选了部分专家学者对于希宁先生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释读,对于全面、准确且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具有重要意义。笔走龙蛇 临风含露
——于希宁的写意花卉
李德壎
于希宁教授,生于公元1913年1月3日,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幼名贵义,字希宁,及长以字行,别署平寿外史、鲁根。其先世多尚儒学,以诗文传世者,不乏其人。其梓里更是以好风筝驰名全球,也是山左(于希宁有“山左老于”自刻章一枚,山左:泰山之左)历史名城,古来文物荟萃之地,尤以书画著称。自幼希宁便有机会观赏扬州八怪中之郑板桥、故乡先贤丁东斋、刘秩东、张眺等人之名作,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使童年的于希宁即有志于绘画。1933年,希宁进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专攻国画学系,受教于黄宾虹、潘天寿、俞剑华、诸闻韵、诸乐三、熊松泉等门下,初入门径,即得名师指点,在口授心传之下,学习技艺,与日俱增。开始学国画时,希宁遍观诸家,摹写历代名画;后专攻花卉,从宋元入手,上窥徐(熙)黄(筌)门径,功力颇深。在30年代,黄宾虹大师曾在希宁所画之绢本册页上题云:“世构黄荃富贵,徐熙野逸,明贤勾花点叶,秀劲古艳,独步一时,志存大雅。希宁学兄,此作近之。”后继攻徐文长、陈白阳、恽南田、石涛诸家,得其三昧;后又熔铸近人吴昌硕、赵之谦笔意,集诸家之长,成一家之法。50年代,俞剑华先生曾在希宁所作之《萱草竹石图》上题曰:“作花卉工整艳丽,似难而实易;潇洒疏淡,似易而实难。此白阳、石涛、复堂诸公所以迥出尘表,非狂涂乱抹者敢望其项背。希宁棣此作,不特潇洒出尘,而且风含露之态,尤能笔笔传神。吾道不孤,喜而不寐。”遂两位大师早已仙去,其喜悦之情仍溢于纸上,续之能不发人深思?希宁的成就,可谓不负先师之苦心矣!
希宁亦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他觉得欲登国画之高峰,除需修其品德,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精湛的绘画技艺,才能成功。所以他律己以严,待人以宽,时常吟哦,于历下结诗社以会友。他画上所题的诗句,多半出于自手笔。希宁书法,亦已炉火纯青,水到渠成;行笔飘逸洒脱,遒劲有力。他也精于篆刻,所治之印,刀法纯熟,古朴大方;并能以篆法入画,1947年黄宾虹大师在希宁的《白梅图》上题曰:“宋元士大夫,纯以画法入画,平寿有道,深明篆刻,此帧得古籀遗意矣。八十四叟宾虹。”希宁的画,功力深厚,取材多样,立意高雅,意境深远。他的绘画风格,能于苍劲之中见秀逸,疏朗之中见典雅,笔墨豪放而不失法度,学古而能创新,于国画小写意中,独辟蹊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人此言得之。于希宁之所以在艺术上登峰造极,不仅因为他重视画内工夫,而且也注重画外工夫。“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这是他悬挂壁上的座右铭,亦宜为画界学子,共相勉之。
原载《艺术信息参考》1993年4月总第57期
李德壎:原《齐鲁艺苑》主编
来源: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