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传承与弘扬首届临创大展高手云集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09-26 09:00:00

赵尧龙

赵尧龙作品《西山霁雪》

关辉

关辉作品《孤山夕照》边款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9月25日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开幕。作为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主题展览,“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一经征稿,就得到了国内外金石篆刻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和作者们的积极参与,收到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投稿2296件。经过严格评选,最终9人获“陈介祺奖”,42人获优秀奖,547人入展,进一步扩大了金石篆刻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把潍坊真正建设成为国际金石文化的聚集高地、交流中心。

  有效投稿2296件

  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

  8月8日,“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评审工作在陈介祺故里——“金石之都”潍坊举行。本次大展自2022年3月1日向国内外发出征稿启事,至6月30日截稿,得到了国内外金石篆刻界和广大篆刻家、篆刻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投稿踊跃。共收到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投稿2296件。

  林坦、张新、孙建明、王士乾、赵尧龙、王培博、陈伯舸、管树强、嵯峨敏弘(日本)9人获“陈介祺奖”,杨华东、张子超、崔艺杰等42人获优秀奖,张金龙、莫淑梅、陶冶等547人入展,辽宁碣石印社、山西石莲印社、辽宁尚古堂印社、南京胡毓篆刻培训工作室、青岛青年印社5个单位获组织荣誉奖。

  本次评审由李刚田任艺术指导,王丹、骆芃芃任评委会主任,徐正濂、崔志强、朱培尔、徐海、许雄志、范正红任评委,刘洪洋任评委会秘书长。

  研习篆刻多年

  以《十钟山房印举》为师

  本次“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是2022年潍坊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主题展览。此展览的特殊性在于,既要求作者具有良好的临摹水平,又检验其篆刻创作能力。“陈介祺奖”获得者赵尧龙表示,古今印坛皆提倡“印宗秦汉”,而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无疑是篆刻家们最好的学习资料之一。对于篆刻来说,临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临摹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创作是临摹的目的和归宿。

  赵尧龙在《十钟山房印举》中选择秦汉印的经典之作,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和创作,在数十方印中挑选了八方印,制成印屏参展。“临摹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心得在临摹中去发挥,而不等同于复制,我努力追求临摹与创作的统一。篆刻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愿与热爱篆刻的师友们相约,锐意进取,携手同行。”赵尧龙说。

  “陈介祺奖”获得者陈伯舸表示,他从第一届就开始参加“陈介祺奖”评选,在多年的投稿中,他对篆刻的兴趣提高了,研习篆刻多年,《十钟山房印举》时刻陪伴身边,是日常临摹的重要范本;在临习过程中他也悟到了篆刻艺术的真正魅力。“陈介祺先生是我们的楷模,他的金石收藏和他的金石学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篆刻界,我从他留下的金石拓片及印谱中,悟出了很多东西,这种学习也让我在篆刻创作中得以升华。”陈伯舸说。

  多项活动得到业界认可 当今印坛活力澎湃

  本次入展,关辉感触良多。2018年开始,关辉跟随赵立新先生学习篆刻,至今四年有余。她始终谨记先生教诲——印宗秦汉,临印是必修课,如同书法临帖一般,常临常新,临不同的古印,吸取不同的营养。在秦汉印临习中,她潜心研究,一丝不苟,求形同神似。从不思考下笨功夫,到勤思考渐入堂奥,寻找印中规律,学习古人智慧。

  今年恰逢“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投展创作更能促进学习和提高。关辉准备了十几方印制作印屏,其中包含两方命题印“孤山夕照、玉清烟晓”,以古玺印风创作。此次临创展主张临印、临创结合,是正篆刻之道,弘扬正大气象的篆刻之风。万印楼已然成为篆刻爱好者心中的丰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展览中精彩的佳作,更在于展览之外,集结广大篆刻爱好者,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吸纳更多篆刻爱好者,推动篆刻事业蓬勃发展。“方寸之石,承载天地万物,人间万象。此生做印人,钤一抹最美的中国红,记一世最真的民族情。”关辉说。

  近几年陈介祺研究会举办的金石文化活动,本次入展作者李梅一直关注并积极参与。在几次投稿中,她以古玺印的创作为主,对边款的多样性进行了些许尝试。“我觉得边款是印面的拓展,是重要的一部分,运用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形式创作,朱白结合,做到与印面、整体印屏风格统一。”

  先秦时期,因时间、地域、文字的不同,玺印的风格也存在着差异。由此李梅认为,古玺印的多元化发展是大有前景的。陈介祺研究会举办的多项金石文化活动得到国内外金石篆刻界广泛的参与和认可,也体现了当今印坛的鲜活生命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评审现场。 孙海兴 摄

李梅

李梅作品《麓台秋月》

陈伯舸

陈伯舸作品《句阳令印》(临)

陈伯舸作品《石桥漱玉》(创)

评审现场。 孙海兴 摄

专注评审。 孙海兴 摄

  从爱好走向专业 整体水平大有提高

  王丹表示,《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毕生研究古玺印的心血结晶,是金石篆刻史上一座里程碑式著作,是广大金石篆刻家和篆刻作者学习研究的必学资料。潍坊市举办“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对于继承弘扬篆刻艺术具有追本溯源、推陈出新的代表性意义,必将引领推动全国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

  从第一届“陈介祺奖”的评审到现在,骆芃芃连续8年作为评委参与,亲历并见证了陈介祺研究会组织该活动的艰辛。骆芃芃说,正因如此,陈介祺艺术节才越办越好,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的参赛作品亮点精彩纷呈,参与的女性作者较多,印屏设计丰富多彩,整幅原拓印屏较多。另外,刻古玺、秦汉印的较多。这说明近几年篆刻作者逐渐从爱好者走向了专业的道路,参与的人群多元化,篆刻的整体水平提高了。

  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表示,在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举办百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秦汉印临创大展,其目的是追本溯源,守正创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金石篆刻艺术上作一些尝试和推动。此次国际临创大展评审,公证人员全程参与监督,评审中坚持以投稿作品质量为唯一标准,经过专家层层投票评选,最终选出“陈介祺奖”、优秀奖及入展作品。

  下一步,潍坊将进一步扩大“陈介祺奖”在金石篆刻领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把潍坊建设成国际金石文化的聚集高地、交流中心和海内外金石篆刻家心驰神往之地。

  “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评审结果

  (部分名单)

  “陈介祺奖”(9人)

  林坦(湖北)、张新(辽宁)、孙建明(江苏)、王士乾(天津)、赵尧龙(山东)、王培博(北京)、陈伯舸(江苏)、管树强(山东)、嵯峨敏弘(日本)

  优秀奖(42人)

  杨华东(福建)、张子超(辽宁)、崔艺杰(北京)、屠陈陀(山东)、王宗辰(山东)、张佳(内蒙古)、邢朝珑(浙江)、张立军(辽宁)、苗延明(辽宁)、陈明春(辽宁)、顾梅秀(湖北)、薛钦文(北京)、徐鹏(广西)、蒋芳顺(湖南)、黄梦(河南)、吴晓光(吉林)、马昭斌(山东)、符勇琴(湖南)、李远江(湖北)、王吉鸿(辽宁)、杨恩泉(云南)、赵安(陕西)、马亚国(山东)、廖林浩(湖南)、林伟劲(广东)、吴宏敏(安徽)、刘生东(辽宁)、陈家毅(广西)、引网佐苗(日本)、古野英子(日本)、武田贵子(日本)、藤泽浩佳(日本)、藤井郁子(日本)、李东熙(韩国)、赵忠迁(新加坡)、姚宛萍(马来西亚)梁洁芬(中国香港)、林赋天(中国香港)、叶杰豪(中国澳门)、陈佳呈(中国台湾)、林妙蓉(中国台湾)、简荣枥(中国台湾)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