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桑榆未晚霞满天 倾情关爱青少年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7-21 09:04:38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我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已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却仍然发挥余热,活跃在我市的各个角落,发挥独特优势,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以各种形式来关爱、呵护、培育未成年人,让孩子们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根植红色基因

筑牢少年之志

  “用仁心温暖人心,用热血守候安宁。逆行,逆行,战‘疫’正浓......”昌乐县老年大学教师、“五老”志愿者毛建伟组织“五老”志愿者一起排练了他自创的抗疫歌曲《逆行者》,并制作成小视频,在网络平台播放。如今,这首昂扬奋进的抗疫之歌已广为传唱。

  “五老”志愿者与青少年同台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歌。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关工委积极响应,号召广大“五老”志愿者发挥优势作用,以身作则,创新形式,当好防控抗疫“宣传员”,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全市广大“五老”志愿者以笔为戈,创作歌曲、诗词、书画等抗疫作品240余个,用文艺形式宣传抗疫精神和先进典型,及时向青少年传播红色正能量。

抓好家庭教育

传承优良家风

  王茂兴开展家风家教宣讲。(资料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慈子孝,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寿光市政协原主席、关工委主任王茂兴在家风家教宣讲会上如是说。

  王茂兴深知,培育下一代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他带领寿光市广大“五老”志愿者和有关专业优秀人才,组建了家庭教育宣讲团,围绕法治教育、孝德教育等开展宣讲,还牵头成立了寿光市婚姻家庭志愿辅导中心,组建360人的婚姻家庭志愿调解队伍,成功劝和4180对欲离婚夫妻,劝和率超过42%,让4800多个孩子重获家庭温暖。

  “五老”志愿者婚姻辅导在调解之前进行学习。

  建强阵地,让“五老”发挥作用有平台。市关工委会同市教育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整合专业机构和专家资源,成立潍坊市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等部门开展“潍坊市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级关工委依托市县两级“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成立家风家教报告团,组织“五老”讲好家教家风故事。线上录制“五老”家风家教授课视频,线下组织“五老”志愿者进学校、进机关、进村居开展面对面宣讲300余次,用社会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愿意听的方式启迪他们,更好地促进家庭和睦及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我们潍坊因风筝而享誉全世界,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传统风筝文化的历史、意义和内涵,促使潍坊风筝民间文化、艺术技能薪火相传。”今年75岁的“五老”志愿者陈玉林,致力于风筝文化研究和宣传20余载,线上线下相结合策划组织风筝文化传播活动200余次,承办社区“五老工作室”,义务为青少年讲授风筝轧制技艺,传承潍坊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汲取营养智慧,深受青少年喜爱。

  奎文区“五老”志愿者陈玉林开办风筝课堂,宣讲传统文化。(资料图)

  凝聚“五老”力量,照亮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 。利用我市历史文化优势,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在这方面言传身教、价值引领、以德化人作用,为青少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添油助力、保驾护航。先后组织“五老”志愿者进学校、进社区开展“传承红色技艺、弘扬中华文化”“从红船初心到百年复兴”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次,受益中小学生2万余人,使广大青少年在知与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同时,持续打造“五老工作室”,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鼓励教育孩子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与保护,用传统技艺讲好潍坊故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文图 

通讯员 : 黄荣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