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核纳大千——潍坊核雕艺术精品展(四)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6-23 10:09:40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洛阳市文化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潍坊市核雕协会

  二、展览时间:2022年5月31日——6月30日

  三、展览地点:潍坊市、洛阳市

  前言

  山左名区,北海国郡,涵韵既久,万象更新。从史前的雕塑、彩绘、文字以及制陶工艺,中经三代青铜器精湛的花纹、铭文与形制;从汉魏唐宋艺术发展的恢弘大气,到明清时期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潍坊民间艺术斑斓多彩,源远流长。潍坊核雕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沃土里和这样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应运而生,并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辉煌的艺术成就自立于民族艺术之林。“一把雕刀一粒核,运筹帷幄见神功”,潍坊核雕作为一门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把一枚盈不过寸的桃核,经艺人根据果核的形状、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和奇思妙想的雕镂,达到了精巧玲珑、出神入化的境界。2008年,潍坊核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促进传统工艺的振兴与传承,展现黄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传统技艺,我们举办“核纳大千——潍坊核雕艺术精品展”,旨在传承手造精神,切磋核雕技艺,让思想火花与艺术灵感在指尖上流淌,把精神守望与品德操守在作品中凝聚,使核雕艺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历史渊源

  核雕艺术源远流长,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叔远用桃核所作核舟“赤壁夜游”,人物栩栩如生,舟棹如画,精妙绝伦,使国人尽知核雕这一传统技艺。潍坊的核雕艺术与王叔远的核雕技艺一脉相承,在全国具有主导地位。早在清代中叶,潍坊核雕就已十分兴盛,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则是清朝末年一位绰号叫张大眼的桃核雕刻艺人,他从京都流浪到山东诸城以卖艺为生,1880年潍县人都谓南到诸城贩卖皮货,结识了张大眼。看到张的雕刻后以为新奇,并深深地喜爱上了这门技艺。于是都渭南拜张大眼为师,潜心学习核雕手艺。后都渭南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都兰桂。民国《潍县志稿》载:“巴拿马开幕(1915年)时,欧美人曾以重价购其桃核数枚,并予最优等奖牌。”指的就是都兰桂核雕作品《马拉轿车》。1955年,周总理曾亲自派人来了解核雕情况,并指示四个月内刻成七件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

  艺术特色

  潍坊核雕巧妙的利用桃核上的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麻纹,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马拉车、核舟、花鸟鱼虫等立体造型,也有浮雕形式,刻化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工农兵形象、吉语印章等内容,如水浒故事、红楼人物、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百万雄师过大江、红灯记等。潍坊核雕主题突出,概括性强;观赏作品,玲珑精巧;把玩作品,浑朴亮丽;佩带作品,相得益彰;核雕印章别具风格。其作品于方寸之间挥洒事物百态,细微之处尽显博大胸怀。

  作品展示

01刘斌《崛起》.JPG

  刘斌《崛起》

02张国华 赠汪伦.JPG

  张国华《赠汪伦》

03杨文通《和谐盛世》.JPG

  杨文通《和谐盛世》

04张永彬《秋韵》.JPG

  张永彬《秋韵》

05胡芸茂《月下独酌》.jpg

  胡芸茂《月下独酌》

06赵彩霞《一生所爱》.JPG

  赵彩霞《一生所爱》

07考名扬《千手观音》.JPG

  考名扬《千手观音》

08史同刚《仕女》.jpg

  史同刚《仕女》

09宋桂荣《渔舟唱晚》.JPG

  宋桂荣《渔舟唱晚》

10綦光良《香山九老》.JPG

  綦光良《香山九老》

11于金辉《黄石公》.png

  于金辉《黄石公》

12史同亮《鼻烟壶》.JPG

  史同亮《鼻烟壶》

13马志勇《荷塘水清清》.JPG

  马志勇《荷塘水清清》

14张俊红《圯上老人》.jpg

  张俊红《圯上老人》

15王超《麒麟》.JPG

  王超《麒麟》

  来源: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