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获罪折犯忌讳不合规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05-26 10:37:10

  乾隆夹批刘统勋奏折

  清代奏折的书写都有一定的规范程式,又有诸多禁忌,由于奏折要经皇帝亲自批阅,所以具折官员书写奏折时,莫不小心翼翼,谨慎从事,惟恐所上奏折不合皇帝心意而受到谴责。但尽管如此,官员因触犯禁忌而被罚俸、革职、发配之事,时有发生。

  奏折王号书写抬格高其倬遭雍正严谴

  雍正元年(1723)四月初五,祖籍高密、时任云贵总督的高其倬在所上奏折中两处提及“大将军王”,都抬写一格,比“圣主”的双抬低一字。奏折中的“大将军王”指康熙皇帝第十四子、雍正皇帝同母弟允禵,康熙末年曾任抚远大将军,称“大将军王”。雍正皇帝与允禵虽是同母兄弟,但二人关系并不融洽。雍正皇帝看到高其倬书写的奏折后自然极为不悦,用朱笔勾去两处“大将军王”,下侧书“贝子允禵”“允禵”。高其倬也由此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更为严重的是,此事也给雍正皇帝打击允禵找来了借口。《永宪录》记载:“元年五月辛卯,革贝子允禵禄米。云贵总督高其倬奏疏,误以‘大将军王’与皇上并写;上以贝子在军,惟以艳戒僭分为事,以致声名显奕,官吏皆畏惧如此,其禄米永行停止,其倬降职留任。”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高其倬所上奏折书写职衔时,都带有“革职留任効力行走”字样。

  王号书写不能抬格,雍正宠臣李卫也犯过同样的错误。雍正元年(1723),他于奏折中提到雍正皇帝的心腹怡亲王胤祥时单抬一格。雍正皇帝朱批说:“奏折内王号抬高不得,以后不可。此是你不知礼处,不必畏惧。”宽于对李卫,严于对高其倬,个中原由不说自明。

  刘统勋连上两折不合时宜近千言奏折乾隆一字未批

  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大举进击准格尔,顺利抵达伊犁。但不久战火复燃,投诚清军的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反叛,定北将军班第与参赞大臣鄂容安殉难。定西将军永常闻变后未探明虚实,即率部退守巴里坤。九月初九,永常召集各带兵大员商议军事,计划先驻扎巴里坤以图整顿。九月初十,时任协办陕甘总督的刘统勋上《奏报预备进剿准夷情形折》,这份看似普通的奏折却险些给刘统勋带来杀身之祸。他在奏折中说:“所有乌鲁木齐一带准格尔台吉宰桑等煽动情形,将军永常身经目睹。”乾隆皇帝在朱批中生气地说:“此皆无有之事,永常一切怯懦乖张,自有伊应得之罪。而汝当为有识见之人,亦如此无定见耶!”当时巴里坤军粮多由哈密运往,当刘统勋在奏折中说“臣议及驻兵哈密,省此项官驼之力以备进剿裹带”。乾隆夹批“更失之远矣”。乾隆皇帝朱批说:“大失朕望,更有何谕,实不料汝亦懦怯无识至此也。”

  九月十四日刘统勋又上《奏报将军永常议处布库努特三人告称被巴哈满济所抢前来求游牧地方事宜折》,称“内外之界必不可不分,兵马之力必不可不养。在我稍有可恃,方可制服众心”。这份奏折显然又是不合时宜,也许是乾隆皇帝太过失望,他在刘统勋所上近千言的奏折上用朱笔划了一道道的划线,竟然一字未批。刘统勋连上两道不合乾隆心意的奏折,自然惹怒乾隆皇帝,结果被革职,命拏解赴京治罪,不久又改为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乾隆皇帝当时曾作《嘲刘统勋》一诗,记叙此事:“集赛伊犁历一过,珠崖请弃意如何?我非勤远惟观火,卿误养奸作止戈。究胜寒蝉原所谅,堪称老马可无讹。犎牛骑进阳关矣,只恨难为叩角歌。”

  定长由驿驰送李师中病故折遭申饬

  乾隆二十年(1755)十二月初二,时任贵州巡抚定长奏报贵州学政、高密人李师中病故,奏请速拣贤员到贵州接办学政事务。李师中,字正甫,号蝶园,乾隆元年(1736)进士,入翰林,选京畿道监察御史,后出任山西、贵州学政,卒于贵州学政署。李师中诗、书、画皆工,画宗娄东派,朱文震称为“画中十哲”之一。

  定长在奏折中说:“窃查贵州学政李师中,本年科考上游各府生童事竣回至省城,徒染风痰病症医治不痊,于十二月初一日在署身故。”定长认为学政事务不能耽搁,遂通过驿递快马报送奏折。但乾隆皇帝接到定长奏折后甚为恼火,认为定长不知轻重,小题大做。他对军机大臣们说:“今日定长奏折由驿驰送,朕意其有紧要不可缓之事。及开阅,不过报学臣李师中病故。此等折奏,以应照例齑送,乃擅动驿马,劳扰邮站,殊属不知轻重。著传旨严行申饬。”

  李湘棻因上奏不合章程被革去顶戴

  李湘棻,字云舫,安丘下坡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入翰林,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鸦片战争爆发时,随靖逆将军奕山到广东,由奕山保奏赏戴花翎,以知府遇缺即选,道光二十二年(1842)选授宁国府知府,召对称旨,即日开缺,命署太常寺少卿,驰驿前往清江浦,会同漕运总督麟庆办理防堵事务,继署漕运总督。道光二十三年(1843)授太常寺少卿,仍署漕运总督,不久以三品顶戴实授漕运总督。后因丁忧归里,因在户部主事任内收受陋规,奉旨革职永不叙用。咸丰初因捐助军饷三千两,赏加五品顶戴。不久以捐办河工,赏还原衔并给二品封典。

  咸丰三年(1853)三月,李湘棻以革职官员的身份通过驿递五百里专折奏报。咸丰皇帝大为恼火,认为“该员以革职大员辄复单衔由驿奏事,且折内并无迫不可缓情形,殊属妄为,著降为三品顶戴。”不知李湘棻是不是与咸丰皇帝故意斗气,竟然又擅自上折谢恩。咸丰皇帝在上谕说:“李湘棻并非现任大员,冒昧具折,当降旨降为三品顶戴。今又具折谢恩,亦属非是,着传旨申饬。览该员奏折,前载朱批有朕谓其接仗有大获全胜方准其专折具奏,今并未见贼,仍以大员自居,且衔名写出‘降为三品顶戴’,明系负气狂妄,李湘棻著其革去顶戴,仍协同剿贼。”不久李湘棻因防堵太平军不力,被发往军台效力赎罪,赖僧格林沁保奏赴军营效力,后又陆续赏给六品顶戴、四品顶戴,并赏还花翎。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