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全季节供应,一天1.2万斤!这里的各色口感番茄卖火了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4-25 14:40:50

  “这些都是北京、青岛的客户预订好的,都是走购物平台或大型商超。”4月21日,在位于寿光市古城街道前疃村的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社,前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告诉记者,他们的口感番茄,实现一年四季全季节供应,平均一天销售1.2万斤。

  寿光前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在查看番茄长势。

  走进联社的大棚园区,记者看见一个个高标准蔬菜大棚连方成片,一串串红、黄、绿等各色口感番茄缀满枝头……种植户殷玉龙的大棚里,刚采摘下的“夏日阳光”口感番茄正准备装箱发运,该品种当日的批发价是每斤6元。殷玉龙有两个番茄大棚,一年总产量在12万斤左右。沉甸甸的果实换来沉甸甸的收入,让他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寿光前疃村,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社工作人员把口感番茄装盒装箱准备发运。

  古城街道是寿光最早种植番茄的地区之一,素有“番茄小镇”之称。借此东风,殷凤海推动该村党支部领办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社,流转本村及周边土地打造高标准蔬菜大棚园区,引导村民走高端路线,主攻口感番茄,目前已有1000亩的规模,吸引了36个“80后”“90后”投身其中。

  1986年出生的张洪昌是其中一员,今年种植的品种为“黄罗曼”,主要供应俄罗斯市场。“劳动强度低,再加上口感番茄价格高,总体效益好。”张洪昌说,他们家有一个150米长的大棚,按今年的行情,年收入预计15万元以上。

  曾经的前疃村,也曾采用传统模式种植普通番茄,因效益不高,让村里的年轻人提不起种棚的兴趣,选择外出打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大棚间年轻人来来往往,朝气蓬勃,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被快速推广,殷凤海干脆将大棚区命名为“青年创业园区”。

  寿光前疃村,种植户张树松家的“黄罗曼”口感番茄再获丰收。

  “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转型升级上动力更足。在口感番茄领域,我们村已有27个品种,种植规模是寿光最大的。”殷凤海说,“新农人”接受新技术能力确实强,水肥一体机、自动控温设备等现代设备早已广泛应用,“品牌化”“互联网+”“电商直播”“绿色农业”等新概念,也是摸得门清,用的广泛。

  据殷凤海介绍,他们正在探索把“闷棚期”缩短到15天左右,促进番茄种植由一年种两茬,变为一年种三茬,“关键是靠有机菌肥和循环农业技术。”

  “通过把秸秆全部粉碎,然后深翻入田,再施入有机菌肥,能有效蓬松土壤、避免板结、增加肥力、消杀病菌,从根子上保障了种植品质。”1981年生人的张树松是最早进行尝试的种植户之一。

  “好技术带来好品质,联社注册了‘古硕’番茄商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番茄品质绝对一流,被选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殷凤海的这句话,说的底气十足。

  从更高层次推进标准化种植、品牌化发展,前疃村采取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质量管理前置,实现了种、管、销一条龙服务,并对种植户从基肥用料、管理细节甚至采摘时间和果实大小等统一标准,确保了品质“生命线”。

  “当天采摘,当天就能卖完。”殷凤海说,他们已与青美商业、德汇好物等购物平台及大型连锁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好品质有好价格,丰产更丰收。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付生/文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