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 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4-13 10:24:58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近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了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目标。4月12日,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围绕打造潍坊名吃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潍坊预制菜、推进预制菜进入居民小区、引导预制菜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提出了真知灼见。
刘青委员
发展潍坊名吃预制菜产业
观点: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全市预制菜产业发展,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目标正在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潍坊城市名片的“潍坊名吃”自然不能缺席。发展潍坊名吃预制菜产业,不仅仅是为了本土化美食推广,更是重在打造预制菜特色产品,提升产品差异化优势,以及文化内涵。
建议:要将潍坊名吃的特色转变成发展优势所在,代表性的潍坊名吃有潍坊肉火烧、朝天锅、鸡鸭和乐、芥末鸡等,这些美食制成预制菜后并不影响其本身的口感和味道。要把握潍坊美食文化,做好品牌传播。通过文化赋能,提升预制菜价值链,同时用好原产地优势,多方充分挖掘用好本地食材,形成潍坊特色,打响名吃品牌。要力争研发出潍坊名吃爆款产品,做好一区(县)一品。预制菜作为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有效手段,同样也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纽带。实现预制菜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优势产区集群等无缝对接。
迟英忠委员
做大做强潍坊预制菜
观点:近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了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目标,力争到2024年,全市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达3000家左右,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3000亿元。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认识和了解预制菜,通过展会、论坛等方式推销潍坊预制菜,真正让市外、省外的消费者接受潍坊的预制菜。成立预制菜行业协会,制定预制菜产品标准,把潍坊已有的上游原料,中游精细加工工厂,下游广阔的市场,形成产业链,加快整合产业链核心资源,打造凝聚合力,抱团发展。配套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和冷链运输技术,预制菜的运输配送过程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大力发展智能冷库,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等。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业企业、餐饮业企业、医院、中小学、大学分别建立预制菜消费示范点,带头消费,逐步影响千家万户,助力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
王永训委员
推进预制菜进入居民小区
观点:根据市场调研,当前预制菜行业正在朝家庭小型化、食品消费便捷化以及品质化方向发展。预制菜作为新业态,以实体便民服务的固定站点等形式进入居民小区,这是一种与居民面对面的重要营销渠道,也具有多方面意义和作用。
建议: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制定预制菜进入居民小区的总体规划,组织发改、商务等部门制定实施计划,并建立由发改、商务、住建、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动工作机制,制定促进措施和管理办法。商务主管部门筛选推荐全市有影响的预制菜龙头企业,纳入目录清单管理,优先推荐给各个居民小区物业。发改、商务、市场监管、住建等有关部门,要第一时间解决预制菜龙头企业进小区设立便民服务站点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对存在产品质量问题的预制菜企业,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依法进行查处曝光。对做得好的龙头企业,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和政策扶持。
王立平委员
引导预制菜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观点:便利可口的“预制菜”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餐桌上的“新宠”。预制菜行业供需增长,市场迅速扩容。潍坊作为农业大市,肉制品、粮油、蔬菜等食品工业体系完善,各县市区抓住市场的脉搏,纷纷上预制菜项目。如何引导各县市区以及企业有序健康发展,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建议:从市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在预制菜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让潍坊的预制菜行业走向高端。加大校地联合培养人才力度,助力预制菜行业人才培养。同时,政府加大对院校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将相关项目落地转化。畅通网上销售渠道,依托电子商务,建立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在大型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或直播销售。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快速便捷交通物流网络支持,要加大对行业集中区交通物流配套工作。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文图
责任编辑:庞珂